【新闻述评】舌尖上的忧愁
来源:院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4-05-13 浏览次数:
舌尖上的忧愁 罗孟冬/文
电视里《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正在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勾起受众味蕾的回味与脑海里的乡思。那瑶族蕨根糍粑、泉州萝卜饭、蓝田腰带面、乐山嫩豆花、江南小糕点、山东煎饼、酥油蜂蜜……它们在俘虏着人们的胃。 勿庸讳言,那电视画面上精美的食品,是裹着浓浓的乡情味的。正如有评论者认为,《舌尖上的中国》舌尖里含着的是乡愁。但是,当我们在享受电视里的视觉大餐时,另一种声音仿佛时不时飘荡在耳边提醒着电视机前的观众:警惕三聚氰胺、警惕苏丹红、警惕地沟油、警惕注水的猪牛羊、警惕毒豆芽、毒土豆、毒……警惕含有重金属的食品…… 舌尖上的不安全令人吃惊,忧愁严重地冲击着乡愁。环境破坏的自然惩罚,无德商家的人为制造,让人们吃的胆战心惊,无所适从。只有儿时的味,故乡的味,才让我们常常津津乐道而难以忘怀。 不是吗?以湘菜为例,剁辣椒蒸鱼头、腊肉炒蒜苔、家常豆腐等想起来无不让人垂涎欲滴,直吞口水。可是现在呢?总觉得不是当年的那个味道。其实,这也难怪,鱼不是当年那种清水鱼,猪也不是当年那种吃青菜喂了一年半载的猪,豆腐也不是当年那种纯真正的黄豆制成。鱼在那种颗粒饲料营养水中快速长大,猪在“猪快长”催长剂里一天能长2—3斤。原材料变了,那种纯正的口味也就变了。舌尖容不下欺骗,胃容不下欺骗,身体容不下欺骗。 人们吃的不放心。于是乎便有了“内地人抢购香港奶粉”的新闻,有了“环保菜”一词的问世,有了商家言之凿凿“正宗”食品的大吹大擂,有了高级知识分子携妻带幼“深山养羊种菜”的“壮举”,有了众多“农家乐”顾客盈门的热闹。这些人们耳闻目睹,慢慢地也习以为常,司空见惯了。 假冒伪劣毒食品在麻木着人的舌尖,打不胜打,防不胜防。有时候,它们象游击队一样,神出鬼没神通广大;有时候又“高大全”一般,招摇过市骗你没商量。舌尖上的文化已经变味,那种最安全、最自然、最朴素、最能满足人类食欲与心灵之需的东西在呼唤着人们的良心、道德。 舌尖上的中国,何时才能真正让人们放心,何时才能不让人忧愁!
|
上一篇: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下一篇: 我院牵手益阳湘运集团签订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