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职院要闻

职院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职院要闻 >> 正文

罗孟冬一文获奖

来源:院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2-11-28     浏览次数:


    据红网11月28日消息:由湖南省委宣传部主管,红网、湖南科技报社联合举办的“经典湖湘故事”征文活动,历时两月,日前落下帷幕。经过评选,在众多征文中评出一等奖1篇,二等奖8篇。我院罗孟冬副教授(网名六楼居士)的征文《不喜他乡叶,独爱宁乡茶》荣获唯一的一个一等奖。
   
湖湘文化具有久远厚重的独特魅力,诸如湘茶文化、铜官釉下彩、浏阳烟花、湘绣文化、岳麓书院、凤凰古城等等,这些历史文化遗存或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湖南历史的浓缩与凝聚,是湖湘文化的积淀与菁华,她和湖湘文化中素为世人津津乐道的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制度风俗等,共同演绎了湖湘文化的磅礴与大气,集中反映和体现了湖湘文化所能达到的历史深度和文化高度。这次征文,就是  请您诉说你身边的湖湘故事。例如:湘绣、湘瓷、湘石、湘烟花、湘景、湘茶、湘稻、湘菜等。
    为了响应党中央大力提倡发展文化产业的号召,在省委、省政府和省委宣传部等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注下,《经典湖湘》系列丛书也即将面世。

附原文:

不喜他乡叶,独爱宁乡茶
2012-10-24 16:16 来源:红网首页

    记得当年我第一次到未来的岳母娘家去之前,问当年的恋人现在的妻子:“明天见岳母大人,送点什么呢?”

    妻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你不是平常爱喝茶,老吹你们宁乡熏茶如何好喝,就拿这个。或许你还寻找了你的同盟军。”她这一讲,为送礼的纠结心情终于解开。讲老实话,对于我这个刚刚大学毕业不过两年,那个年代月薪只有五张工农兵加一点零头的教书匠,其它好东西买不起。囊中羞涩,是难以启口的。

    到了岳父母家,我送上两斤沩山毛尖,那个时候没有什么包装,用报纸包了,塑料袋装着;一对茅台酒,当时是12元一瓶。我心中有些忐忑不安,寒碜的礼物,未来的岳父母是不是背地里说这个新女婿吝啬。还好,两个老人满面春风。后来听妻说岳父是湖北人,年轻时常年在湖上漂泊,靠打鱼为生。晚上没事时,总是端一杯浓茶或者一杯酒,与渔民一起,或者他说传予人听,或听他人说书休憩。岳母是长沙人,受岳父影响,也特别爱喝茶。我送的礼物正是投其所好。当然,我这个人也不错,哈哈,老鼠爬在称钩上——自称自一下。

    宁乡熏茶其实是沩山毛尖。它产于上宁乡的沩山,这里崇山峻岭,日照少,没有污染。上等茶是每年在谷雨前后采摘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无残伤、无紫叶的鲜叶,经杀青、闷黄、轻揉、烘焙、熏烟等工艺而成。而熏烟颇有讲究,须用枫球或者枫树蔸、松枝。它的外形微卷成条块状,色泽浅黄油润,白毫显露,汤色橙黄透亮,松烟香气芬芳浓郁,滋味醇甜爽口。据《宁乡县志》载:“沩山茶,雨前采摘,香嫩清醇,不让武夷龙井”。当年,毛泽东和宁乡籍的刘少奇、谢觉哉甘泗淇周光召等对沩山毛尖情有独钟,独喜此茶。

    以前,在沩山地区,家家户户都有茶树,家家户户也都制茶,没有形成规模。采茶制茶也大多是女性所为,制得一手好茶的女人是被当地人敬佩和称赞的。

    我和妻结婚后20多年里,岳父母也只爱喝宁乡熏茶,虽然他们有几个儿女,头几年他们有时候给两位老人买什么龙井啊,碧螺春啊,甚至大红袍啊,他们总是说:“宁乡熏茶好,喜欢那个香味和口感,嫩香持久,滋味鲜爽,回味甘甜。”

    读大学后离开宁乡老家已经30多年了。世事不知人事改,在外这么多年,我没有变化的唯一嗜好,也就是喝家乡的烟熏茶的习惯没有改变。每次回宁乡老家,特别喜爱的土特产也就是宁乡熏茶。我喜欢那种芳香入鼻的家乡气味,仿佛闻到母亲在厨房灶塘前烧火袅袅炊烟中的温馨;我喜欢那种鲜爽甘甜的家乡口感,犹如品尝父亲躬耕劳作背影中收获五谷杂粮食的甘醇。

    他人品名茶是一种满足地享受;我喝宁乡熏茶是一种回味地感受。


   


常用服务
版权所有©益阳职业技术学院  湘ICP备09025336号
地址:益阳市迎风桥镇

招生咨询热线:0737-4624888 4625888 

湘公网安备43090202000101号

技术支持:信息中心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