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师生心理危机现象分析与干预研究》项目顺利结题
发布时间:2007-07-11 浏览次数:
近日,由我院张建安、喻国良、罗孟冬、熊立新等副教授承担的高职教育心理学课题——《高职师生心理危机现象分析与干预研究》顺利通过省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的审核验收,并以“研究时间较短、研究成果较多、研究水平较高”的评价获准结项(结项证书号:20070033)。 该课题于2005年11月获准立项后(立项文号:湘哲社领字[2005]04号),课题主持人张建安副教授率课题组人员结合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现状与实践,先后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走访调查法、数量统计法、个别辅导法等,对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一年多来,课题组人员将研究过程中的体会和感受写成七篇论文(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成因与对策;心理防范教育与大学校园安全;高职院校心理咨询室开设与运作模式研究;高职教师心理问题的表现和改善对策;地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与对策;高职学生群体心理特征及行为导向策略;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道德防范刍议),先后投递到《职业教育研究》、《当代教育论坛》、《中外教育月刊》、《海口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等编辑部,经审稿后先后公开发表。这些源于教学实践、源于师生生活的研究成果,典型性、代表性、实际操作性和指导性都很强,并且在如下几个方面有所建树和突破:一是在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的模式上突破了原有的只对个体采取的矫治模式;提出了在重视个体矫治和问题解决功能的同时,应重视面向全体学生的预防发展模式。二是突破了原有心理健康教育仅停留于行为研究与心理分析的就事论事的肤浅性研究,注重从深层次上,从微观上,从心理问题发生的内在规律上进行研究,揭示出了高职师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与对策。三是突破了原有心理健康教育只重视研究学生心理危机现象及干预对策,而忽视教师心理障碍的存在和教师身心健康的维护的现象,提出了在重视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化解其心理障碍的同时,应看到高职教师必同样存在着工作、科研、晋升、家庭经济状况、招生等诸多压力,也存在着焦虑、压抑、紧张、失控等心理问题,应在重视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学责任和“蜡烛”、“春蚕”精神的同时,重视他们身心健康的维护、心理问题的及时调整和治疗。除此以外,该课题还在厘清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与区别上,在心理健康教育与构建和谐校园的关系上,也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具有较高的理论造诣和应用推广价值。(曾宪红 刘慧予) |
上一篇: 汗洒扶贫村 情暖村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