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守规矩的“最牛”村支书
来源:监察审计处
发布时间:2017-10-27 浏览次数:
在百度上搜索“徐助文”三个字,在搜索结果里最醒目的一条链接为:徐助文爱在大山、情系百姓。这是2011年5月25日,发表在《人民代表网》上的一篇文章,文章讲述了泸溪县浦市镇田家溪村的县人大代表徐助文心系村民、积极为村里谋发展的事,村民都亲切的称呼他为“老徐”,认定他是镇里“最牛村支书”之一。 这位“最牛村支书”徐助文,2016年11月10日,被泸溪县纪委立案审查,2017年6月28日,县纪委决定,给予徐助文开除党籍处分。 “最牛村支书”乱用“老经验”,漠视选举条规 1953年出生的徐助文如今已64岁,从2002年3月至2016年11月任泸溪县浦市镇田家溪村党支部书记,是湘西州第十三届人大代表、泸溪县第十六届人大代表。多年来,徐助文确实为村里的发展出过很多力,也为村里的发展立了很多功劳,可正是这种“功不可没”的成就感,导致徐助文总是凭借多年的老经验、老办法处理村里的大小事宜,“最牛支书”忽视了纪律的严肃性,在换届工作中栽了跟头。 “村里决定推选镇人大代表候选人,就定杨某、邓某和姚某,你们有什么意见没有?”在浦市镇卫生餐馆里,徐助文对正在吃饭的五大主干说到。徐助文见大家没有什么意见,就向浦市镇党委推荐杨某、姚某二人为候选人;邓某作为十人联名推荐的候选人向浦市镇选举委员会上报。 徐助文就凭借着这样的“老经验”来处理十分严肃的换届选举工作。尽管换届纪律的宣传标语在村里随时可见,尽管镇里开会对于换届纪律强调了一遍又一遍,徐助文都不以为意,徐助文有着自己的一套行事规矩。 2016年10月20日,为泸溪县县乡人大代表法定换届选举日。徐助文在上午召开了田家溪村的投票选举工作会议,在会上对负责4个流动票箱的工作人员进行了分工安排。计票人、唱票人、监票人和总监票人未经选举工作小组组织选区选民小组组长推定,由徐助文直接指派。 正是徐助文这种“擅自决定”的习惯和“老经验”主义导致了田家溪村县乡人大换届选举领导小组对于整个换届工作的不重视,漠视了法律法规的严肃性。2016年10月20日,浦市镇田家溪村县乡人大代表换届选举,除该村极少部分选民参与了选举投票外,绝大多数选民均没有得到填写选票参加选举。2016年11月8日,泸溪县选举委员会宣布浦市镇第十二选区选举结果无效,同日,浦市镇选举委员会宣布田家溪村选区选举结果无效。 “最牛村支书”盘算“小精明”,踏破法律底线 “我负责特色民居项目资金的管理,村主任负责安排人员做工,但是我们这样做又怕被老百姓发现,对我们有意见,所以我就对村民讲我们田家溪村的特色民居改造项目是由包工头王某承包的。”徐助文向调查人员如实交代。 2013年至2015年,泸溪县浦市镇田家溪村实施了特色民居改造项目,实施单位为浦市镇田家溪村村委会。徐助文面对三百多万元的项目资金工程,欲望膨胀。他盘算着由自己承包工程,从中获利。于是,他安排村主任杨某把打入村民卡上的特色民居改造工程资金全部收集起来,并且把部分资金直接转入其亲属卡中。 徐助文怕村里的人说他揽工程赚钱,为了掩人耳目,特意找到了自己认识的一个包工头王某,和王某商定对外宣称浦市镇田家溪村特色民居工程是由王某承包的。为了作假做的真实,2014年年初,在村里召集村、组干部开会时,徐助文特意叫上王某,要王某请所有参会的人在镇里的一家餐馆里吃了饭,在吃饭时,徐助文向大家介绍就是王某承包了村里的特色民居改造工程。 徐助文确实“精明”,除了把王某介绍给村、组干部认识之外,还在2013年至2015年之间,以浦市镇田家溪村村民委员会的名义与王某签订了三份关于田家溪村特色民居工程的施工合同。为了把假戏演得更真实,2016年5月18日,徐助文要王某在泸溪县浦市镇农村商业银行以王某个人名义开设一个银行账户,同日,徐助文从存有特色民居改造工程资金的农村商业银行卡上转账70万元给王某,并将王某的这张卡交给村主任杨某保管,对外支付工程款。 徐助文“精明”的盘算着,以为这样就能借着王某的名义在村里的特色民居改造工程里大捞一笔。然而,牛支书的这些精明伎俩,在办案人员面前经不起任何推敲,在审查期间,审查小组很快就查明了工程背后的真相。 “最牛村支书”干事“一言堂” 尝到贪欲苦果 徐助文凭借多年的村支书经验,在村里处理矛盾来可谓游刃有余,大多数的百姓怕他也服他管。也正是这样的魄力,已经60岁的牛支书,被一届又一届的镇党委书记劝说,要求他担起村党支部书记的担子。也因为村里工作出色,田家溪村在镇干部眼中是“太平村”,田家溪村各项工作常年被镇里评为先进,而徐助文也是经常被镇里评为优秀村党支部书记,连镇干部也称他为“最牛支书”。 牛气的工作成绩也养成了徐助文的牛脾气,当了十多年的“一把手”,做决策也做惯了,其他主干慢慢地对于他的命令也是听之任之。在这样缺失监管的环境里,最牛村支书迷失了方向,个人欲望膨胀,把村民的利益忘在了脑后。 2016年2月23日,田家溪村以2015年扶贫工作队的扶贫项目资金支付了该村公路维修工程款。2016年5月,徐助文安排村主任杨某以该段公路维修为名又到县财政局报账,套取扶贫资金。在安排杨某做资料的同时,徐助文还要求杨某在报账时把资金打入其儿子徐某的账上。其后,这笔8万多元的工程款转到了徐某的账上,直至案发徐助文也未给村委会上报此笔收入。 2016年6月5日,王某以其承包的其他工程项目需要资金周转为由,向徐助文借款20万元。徐助文没有征求任何主干的意见,私自决定并安排村主任杨某从特色民居项目工程资金里取20万元借给王某。 2016年8月,徐助文的儿子徐某以购车为由要徐助文资助点,徐助文便转账15万特色民居改造项目资金借与其子购车。 不守规矩最牛村支书徐助文,俨然把村里的工程项目资金当成了自家家当,说拿就拿,说借就借。徐助文的“牛气”也让他尝到了惩戒的苦果。
【执纪者说】 近年来,国家对基层财政支持力度日益加大,让一些“硕鼠”想尽办法从中分一杯羹。从徐助文的案例可以看出,基层项目资金监管还存在薄弱环节。要积极推行村级信息公开,让村级资金在公众的监督下运行,让任何暗箱操作都难以实现。如果权利监管能够及时跟上,村干部就不敢恃权轻法。同时,要着力强化村干部法律意识,提升为民服务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