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军费都去哪了?
来源:监察审计处 发布时间:2015-04-15 浏览次数:
主持人:李老师您好,每年的两会期间中国都会公布军费,这个也会引起美国等西方国家它们的一系列叫嚣,比如会炒作中国威胁论,我们也一直在解释,咱们国家的军费是补偿性的增长,毕竟咱们的领土比较辽阔,也需要军队来保卫。但是也有媒体指出,俄罗斯、印度、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等也是领土辽阔的国家,但是他们的军费相对来说比较少,那您怎么看这种观点呢? 李大光(国防大学教授):这个问题提得很好,这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每年一到两会期间,关于中国军费的问题,国外一些媒体都会炒得沸沸扬扬。刚才提到了我们的军费是补偿性增长,这也是个通俗的说法。实际上我觉得还不是补偿,要补偿的话应该是大幅度提高,这是补偿性提高,我认为仅仅是恢复正常性的军费增长。为什么这么讲,因为我们国家的军费,在改革开放初期,因为考虑到国家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家头等任务,军队要忍耐,这样一来我们军费开支是很低廉的,当时的状况仅仅是为了维持军队正常的运转,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比,我们占GDP的比例是非常低的。那么随着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深入,国民经济的好转,我们的军费也渐渐恢复到和国际上惯行的比例,但是这种比例是低的。举个例子,现在世界主要军事大国、强国它们的军费开支一般占国民经济GDP的2%—4%之间,比如说美国高达4%,而且GDP又是全球最高的。那么我们国家尽管近几年来经济有两位数左右的增幅,但是占GDP的比例仅仅是1.5%,而且低于世界主要国家2%—4%的占幅,我们还是很低的。刚才说到补偿,包括我们有些专家或者媒体也说补偿性增长,我觉得这个还不是补偿性的,要是补偿性增长应该占GDP的4%以上或者它的增幅要20%以上,现在1.5%,还不足以补偿,只是恢复正常偏低的比例。为什么引起外媒包括其它国家的关注呢?因为我们是全球第二经济大国,每年GDP数字很高,按照1.5%的比例,从绝对数值来看,除了美国以外我们属于第二位的,这是一个非常正常,再正常不过的一个数字。因为过去我们很低,外媒、西方国家觉得我们这几年增幅这么大,拿这个说事,我觉得拿这个说事确实立不住脚。 主持人:刚才您也提到了咱们占GDP1.5%的比例应该说不足以达到补偿性增长的标准,去年增长了12%,也是说自2011年以来最高的增长比例。在您看来接下来比如今年或者往后的几年这个军费应该是呈现一个什么样的趋势,会继续增长还是有一个大幅度的变化? 李大光:我想基本上还是按照GDP(来制定百分比),我们一般控制在1.5%左右,应该还是按照这个比例来增长。因为军队建设国防建设是国家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GDP的增长,国家其它建设领域也要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划拨,同样国防军队建设也是国家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按照GDP的比例正常划拨。要说增长,我觉得就是一个正常划拨,也谈不上什么补偿性的增长。刚才提到,关于国土面积几个国家比,比如俄罗斯也好,加拿大也好,印度也好,或者澳大利亚也好,巴西也好,这都是世界上国土面积比较大的国家。但是你拿世界地图看一看,我们国家的地理环境和这几个国家是截然不同的。 主持人:这个怎么讲? 李大光:我们国家地理环境非常复杂,其它这些国家可以说比较简单或者没有那么复杂。举个例子,美国不说了,它的军费那么高,比如我们说俄罗斯,整个北部面临着北冰洋,一片冰雪之地,正常人都没法生存,那边没有安全顾虑,加拿大也一样,整个北部包括东部都是面临着一片冰国。南部和西部又都是和美国接壤,又是同盟国,有美国保卫用不着投入太多的国防力量和经费,搭美国的安全便车什么都解决了,北部又面临着一片冰国。所以说投入一点点就足够了,因为美国盟国的保护,这是加拿大。 印度是个半岛国家,整个南部全部是印度洋,又是没有什么复杂环境,只有在北部有一点,包括和我们国家、巴基斯坦接壤,简单的几个国家,它又是最强大的,除了跟中国比以外,跟其它国家都是最强大的,对巴基斯坦、孟加拉等都是最强大的,有这些投入也足够了。 澳大利亚更不用说了,在大洋洲,四面都是面临海洋,二战时期,日本侵略东南亚军队就想到澳大利亚登陆,结果就是被澳大利亚阻击了,那个环境非常得天独厚。 巴西也是,东面整个面临大西洋,而且西部和阿根廷接壤,没有特别复杂的环境。 中国和大概15个国家接壤,东部和东南部海洋又是非常复杂的,我们知道东海、南海都是非常复杂的环境,中国的环境确实非常特殊。 主持人:您刚才也谈到军队和国防建设是咱们军费一定要划拨的一部分,既然武器装备和建设投入了军费,那列装之后、形成战斗力之后肯定要拿来秀一秀的,在这个环节,应该说海军表现是很突出的,尤其是现在咱们走出一岛链已经是家常便饭了,但是美国和日本对中国普通的、正常的活动应该说反应非常激烈,除了口头指责炒作之外,他们有哪些指向性比较明显的实际行动吗? 李大光: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一直以来西方国家,尤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把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最早是当做封堵共产主义洪水猛兽,当时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阵营,包括前苏联,美国等把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作为封堵社会主义浪潮。冷战结束以后,俄罗斯不再作为主要的岛链封锁力量,就把中国作为岛链封锁对象,可以说一直以来把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构建成封堵我们进出太平洋、印度洋的封锁的关口。这是冷战时期遗留下来的思维,与冷战以后国际大环境确确实实相背,中国也不可能被你封锁在所谓第一岛链也好第二岛链也好,但是并不是说要挑战你第一岛链、第二岛链。中国的和平发展,中国的对外经贸往来需要常态化进出西太和印度洋,那么常态化进出,所谓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都是必经之路,而且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都在公海海域,我们进进出出很正常,只不过一些国家老用冷战思维来对一些国家进行封堵。我们经贸往来船只经过航线要跟国际社会交流的话,所谓的海上生命线、运输线,很多国家都把海上运输线作为生命线,同样,我们国家随着经济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随着和世界各个国家经贸往来的频繁,那么我们海上运输线也是我们的生命线。作为军队来说,保卫国家的经济建设,保卫海上运输线的畅通也是军队的职责之内。 主持人:像您说的,这个是军队正常合法化的职责。 李大光:非常正常的、非常普通的例行职责的工作,美国、日本觉得你好像不应该出来,这是非常不利于当前大环境的思维。因为国际社会包括联合国要求或者需要我们军舰要出岛链进行海上护航,包括国际救援,现在我们第18批索马里海上护航编队已经回来了,第19批已经出去了,哪个舰队都得经过这个航线,都是履行国际义务,维护海上安全。军队包括海军正常出入第一岛链、第二岛链都是很正常的,因为我们舰队出行,也都是受联合国的邀请履行国际义务,还是一个和平使命,包括一些抢险救灾,包括救死扶伤。海军的装备因为我们需要经常性或者常态化的走出去,海军的装备就要有远洋能力,所以近几年来,我们海军装备可以说国家也好,政府也好,在海军装备的建设上投入有所侧重,近年来海军装备的发展也是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主持人:我们中国进行常态化、合法化的走出去,突破了美国所谓的第一岛链、第二岛链这种冷战思维遗留下来的影响,应该说我们也发现美国媒体和日本媒体经常会对中国这种常态化的行动、合法化的行动进行批驳,那么除了他们这种文字上、媒体上进行的批驳之外,他们有哪些实际的行动吗,比如他们的军舰会有什么行动? 李大光:美日既有舆论上的造势,还有很多具体的行动。比如说美国近年来推行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通过军事手段来达到亚太的战略平衡。那么这种军事手段非常典型的就是空海一体战,美国前防长哈戈尔说过到2020年之前,美国海军60%的装备要部署到亚太地区、西太地区,你想想60%的装备要部署,这是一个非常非常缜密的大行动,这是海军。 空军在海外的60%的兵力都要部署到亚太地区,所以说这几年来美军最先进的战舰、最先进的飞机可以说陆陆续续都云集到亚太地区,主要是西太地区,包括空军的P-8A新型反潜巡逻机,F-22频繁部署在亚太地区,鱼鹰倾斜旋翼运输机,海军包括一些最新型的航母,最新型的潜艇都陆陆续续部署,包括它的反导防御系统,在日本部署了两部X波段雷达,准备在菲律宾还要部署一部雷达,这是美国。日本在这方面也在加强,前几年花了880亿日元从美国购买了4架大型空中加油机,可以给20多架F-15作战飞机加油。作战飞机腿就长了,封堵能力就很强了。 主持人:刚才提到哈格尔所说的把60%的装备部署到亚太地区,这句话我记得当时引起轩然大波,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加强,那么美国方面是这么做的,日本方面呢,他们有哪些具体的举动? 李大光:日本刚才说了花了880亿日元买了四架空中加油机为作战飞机加油,过去日本受国际社会的约束,包括和平宪法,它是不能发展进攻型武器的,既然购买了加油机,作战的腿就长了,竞争能力就强了。 主持人:美日在制造舆论也在部署一些实际行动,会对亚太安全产生哪些影响? 李大光:现在来看主要是对我们国家的安全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现在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指导下的空陆海一体战,包括日本配合美国的一些演习,包括远程作战能力,包括无人机的使用,还有在亚太地区建立反导防御系统,可以说对我们形成了一个战略上的威慑,而且一旦这种部署完成的话,给我们造成一种什么影响,它就把你束缚住了,不一定直接会攻击你、打你,这不一定,但是这种态势部署以后,咱们讲投鼠忌器,所有的行动或者发生一些纠纷时就有所顾忌了,这样限制你的一些反应和在利益争夺上的诉求。 主持人:您觉得为了应对美日的这种举动,中国,尤其中国海军方面应该采取哪些具体举措? 李大光:针对当前的安全环境和美国包括日本周边一些国家的举动,确实我们也在按照我们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需要,我们海军、空军、二炮都有针对性的发展我们自己的武器装备,包括一些杀手锏,目的是维护我们利益,破解对手对我们的一些制约或者限制。包括海军新型驱逐舰入役,包括航空母舰辽宁舰入役,还有新的驱护舰、潜艇入役以后,海军作战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从过去“黄色海军”变成“蓝色海军”,逐渐走出去了。这是一个突破。 第二,空军的装备,包括我们的航展,新装备陆陆续续登台亮相了,这些装备都是维护我们国家安全利益的重要杀手锏,都足以破解对方所谓的岛链封锁等等。包括二炮发展一些导弹杀手锏,也是一些国家非常惧怕的,我们一些新型的导弹可以打击移动目标,这也是一些战略对手非常惧怕的。 主持人:刚才也谈到了中日问题,中日之间应该说一个争端就是钓鱼岛,现在针对钓鱼岛有网友提出可以把钓鱼岛变成靶场,只要日本巡逻,那么咱们就演习,标靶就在钓鱼岛周边,这个提议听上去非常过瘾,这个实际操作的难度大概有多少? 李大光:这个问题提得也是很尖锐、很敏感的,也是大家所关心的,这个建议也是我们一些网友一腔爱国热情所想的。 从网友的角度考虑,出发点有他的可取之处。但作为一个国家来说,有国家的安全战略有国家的总体发展规划计划,当然维护国家利益是必须要考虑的,但是国家发展,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出发,也是我们当前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不能因为一些局部的争执妨碍国家大政方针,这是不可取的。目前来看,钓鱼岛是中日矛盾纠纷的一个焦点,在2012年9月份,日本把钓鱼岛收归国有以后引起中日之间的风波,我们也采取了一系列的维护钓鱼岛和东海方面的举措,可以说有效地维护了我们国家在东海包括钓鱼岛的利益。 刚才网友说把它视为靶场,这个可以想,但是具体我们也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比如过去钓鱼岛受到日本严格的管控,那么它收归国有,踩到我们底线以后,我们通过外交,通过其它的民间斗争,可以说突破了过去很多的封锁和禁锢,包括渔船到相关海域捕鱼,包括海监船的巡航,这都可以说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可以说维护了国家利益。日本也由此在钓鱼岛上带来很多的被动,包括外交上的被动或者国际上的被动,包括一些具体在钓鱼岛上的被动,所以说我们已经有效地维护了国家利益。 主持人:针对网友的提问,把钓鱼岛变成靶场这个设想,其实外交部屡次强调过中国对钓鱼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既然咱们多次强调,为什么不能这样做,有哪些顾虑? 李大光:还有很多的《国际法》、《海洋法》,我们是国际社会的一员,有一些具体问题还要按照《国际法》、《国际海洋法》操作实施,不是一厢情愿把它设为靶场就是靶场,一定要从《国际法》的角度维护国家利益,不能突破《国际法》。违反国际上的一些规则和原则,那就成为一个不理智的国家。网友可以这么说,但是作为国家的时政,还是要按国家的大政方针,按照《国际法》和《海洋法》,按照国际社会通行的一些做法,通过和平交流、和平谈判来解决。一厢情愿设置靶场不太现实。 ![]() 中国钓鱼岛 主持人:虽然听上去很过瘾,还是要呼吁理性爱国。与东海类似,南海问题也是非常复杂,在局势最紧张的时候有电视节目曾经讨论过,我们是打菲律宾还是打越南,从今天的局面来看可不可以说中国已经掌握了绝对的主动权? 李大光:南海问题也是很复杂的,周边国家在南海也是声索利益和岛屿,近一段时间以来包括菲律宾、越南在南海纠纷也比较多,包括媒体讨论是打这个还是打那个,这是媒体或者网民的一些想法。维护国家利益不是一定要用武力来解决,这个也是我们在国际社会上反对的,既然我们反对了我们就不可能动辄打这个动辄打那个,这也不是我们的思维。国际政治有国际政治的规则,动辄诉之武力不是我们国家所为。 包括越南也好,包括菲律宾也好,前一段纠纷通过各种和平方式已经得到妥善解决,而且就在前一段时间,习总又跟越南最高领导人进行了电话交流,双方已经就很多问题达成共识。菲律宾的问题前段时间挑动比较大,近一段时间,美国也想打造美国、日本、菲律宾、澳大利亚新同盟,但是对这些问题,中国和菲律宾就南海问题也有一些达成共识,有些问题也得到妥善解决,而且我们过去有些传统的利益得到有效的维护。 ![]() 中国战机巡航南海 主持人:关于今年两会的军事热点,大家另外一个关注点就是9月份即将举行的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有专家称咱们这次大阅兵的规模可能会相对国庆阅兵更小一些,您预计咱们会不会有新型核导弹亮相,如果真的参与阅兵了,会不会让日本很害怕、很难受? 李大光:首先可以说今年是一个特殊年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包括中国、俄罗斯、西方都有一些重大的庆典活动。从中国来看因为我们初步定的是9月3号是我们的光复日,作为国家公祭日但是没有法定的休息假期,是一个工作日,工作日不像十一,是七天假日,作为一种庆祝活动可以搞得很大或者有声有色。那么国家公祭日主要是特殊日子进行纪念,这次因为是特殊的年份,正好赶上70周年,而且全球都有庆典活动,中国也和国际社会一致,搞一个庆典活动。显然这种庆典活动不可能超过十年一大庆的国庆阅兵,但是因为这个特殊的年份,这次阅兵也好、庆典也好特色非常明显,主要是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让人们不忘过去战争的创伤和给国际社会带来的灾害,同时也是告诉社会向往未来向往和平,那么它的特色主要表现在这方面。至于阅兵有多少武器装备的参阅,我想因为规模决定了,不可能大量展示新的装备,我想可能是一些成型的或者已装备部队的装备会有所展现。新型的核导弹这个应该不会,所谓新型导弹那就是新研发、没定型、没装备的,不可能拿出来展示,一些已经成熟的装备可能拿出来展示。 主持人:您能具体介绍一下,包括二炮的装备或者空军的装备能具体举例一下哪些有可能参与抗战胜利大阅兵? 李大光:现在入役服役的这么多,尖端的武器60年大阅兵的一些装备也不一定都拿出来,但是绝大部分可能还要拿出来。具体型号很多了,要是一件一件说很多。 主持人:现在有网友预测辽宁舰舰载机歼15也有可能参与抗战胜利大阅兵,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李大光:因为舰载机主要在航空母舰上起降的,也可能展示出来,因为它不是空军而是海军航空兵用的,我想还不一定都能出来。 ![]() 中国99主战坦克 主持人:从您个人角度来看,今年军队的代表委员会把热点聚焦在哪些方面?还是说只是过去热点问题的一个深度延伸,您怎么看这个? 李大光:马上两会到了,我们军方有一些两会代表可能还会提出很多关心的问题,包括国防军事建设问题。那么过去一些问题有一些代表还要提出来,过去有些问题没有解决或者解决不好的,肯定要提出来,不能都提一些老问题,两会每年都有一些新的提案,新的问题,今年也不例外,从目前来看,军方代表重点还是国防和军队建设改革问题,还是个大问题,也是国际社会关注的,也是全国人民关注的,也是关系到军队未来发展的大问题。现在整个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军队还是按照机械化时代的模式或者思维来搞国防军队建设,肯定与时代发展不合拍了。建设信息化军队、信息化国防也是现在军队所关心的,这种改革目的就是要建设与信息时代相符的国防和军队力量。 主持人:您个人又关心哪些热点话题,比如刚才跟您谈到咱们的军费或者航母或是其它一些热点话题。 李大光:我关心的当然还是关心改革,因为改革得好我们军队就可以建设更加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的现代化军队,如果改革不好的话,那么也可能使军队建设出现曲折或者不利。从目前来看,现代化的国防和信息化的军队可以说我是非常关注的。那么信息化军队不是说用这一个词能代替,落实到诸多领域和诸多方面,比如军兵种建设比例是不是合理,指挥体制是不是合理,各个军队的体制编制是不是与打赢信息化战争要求相一致,这都是我们所关心的问题。 主持人:您所谈到的信息化军队,是不是信息化军队就意味着人员要比机械化少一些? 李大光:在总体规模来说应该是少,但是在某些领域可能增加,比如搞信息层面的肯定要增加,常规的要减少。有增加有减少,那么信息化技术含量密集型的军兵种肯定要增加,常规的或者机械化的靠过去人力密集型的军队肯定要减少,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增减,但是总体规模肯定要减少。 ![]() 解放军综合信息化指挥部 主持人:通过李教授的讲解,我们对于两会关注的军事热点相信已经有了一个更好的认识,比如我们的军费、航母以及刚才李教授谈到的东海和南海问题和大阅兵问题,也非常感谢李教授作客搜狐军事讲武堂,我们也将持续为您送上关于两会军事热点的相关报道, |
上一篇: 凝聚当代中国的价值公约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