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教师节前夕,湖南一中学教师在在红网论坛爆料称:学生送给他的两张明信片有点怪,他怀疑上面印的是错别字(其实是繁体字),身为语文老师的他对此无法容忍。红网时刻新闻记者贺姜华为此采访了发帖人“茶陵毛老师”和我院研究员罗孟冬。罗孟冬先生就教师节贺卡上的繁体字、繁体字应用的现状、如何对待繁体字进行了详细回答。他介绍,“匆”汉字造字法中来说,可以说形声,“怱”,从心,匆声。“匆”与“怱”之间的关系,可以理解为通假字,也可以理解为繁体字与简化字之别。由于明信片全部是繁体字,这么使用没有错误。罗孟冬先生同时提醒,根据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要求,作为私人交际交流的语言文字,使用繁体字无伤大雅,是可行的。“作为中小学语文老师,关心祖国的语言文字的规范,这无疑是好事,值得肯定。但是语言文字的继承和发展不能分割开来,繁体字作为一度与人交际交流的根据,而且在世界华人圈依然用繁体字,是不可能一下子消失的。所以,适当了解掌握繁体字,也应该是我们广大中小学老师的历史责任”。采访后,贺姜华先生以《初中老师“认真批改”学生礼物 把繁体字当错别字引争议》为题,报道了此事。
孰料此文发表后,迅速在中国网、光明网、凤凰网、台湾网、中国青年网、央播网、中华网、东南教育网、腾讯网、新浪网、搜狐网、网易网、红网、米尔论坛、铁血论坛、ASPCMS论坛、汉网、评校网等50余家国内外门户网站予以转载,日前统计,此帖点击人数近百万之众。(易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