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部门主页 >> 正文

益阳职业技术学院2023年度继续教育发展报告

发布者:李效渊 [发表时间]:2024-05-06 [来源]: [浏览次数]:

2023年,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党的二十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服务师生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促进职业教育发展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促进学历提升与职业技能培养相结合的基本原则,深挖社会资源,创新办学模式,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学历教育与技能鉴定及多种形式的社会培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现将我校2023年继续教育发展情况报告如下。

1.学校情况

1.1学校继续教育总体规划

学校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和多样化办学机制,开展多种形式的高等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培训,为社会提供多样化的人才培养培训服务,为终身教育服务。坚持注重培训质量、强化特色、突出技能、服务社会、提高水平;坚持强化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培训设施建设、内部制度建设;坚持加强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的联系;坚持建立国家、省级培训基地、扩大培训规模。努力建设成益阳职业技能培训的第一高地。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把继续教育学院建设成制度健全、培训规范、优势突出、规模适当、发展协调,形成“诚信、进取、务实、严谨、创新”的优良校风。

1.2学校继续教育办学定位

学历继续教育主要面向社会在职人员开展成人业余大专学历教育。学校在2022年、2023年对学历继续教育进行了全面停招整改,进一步加强了对学籍的清查、对教学过程的监控,有力地提升了成人学历教育的规范管理。

面向在校学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面向广大企事业单位人员、农民等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

深刻理解、把握国家“关于职业技能三年提升行动计划”“乡村振兴战略”精神,结合学校专业特点及师资条件,重点面向农牧渔、电子商务、机电大类等学校师资有优势的行业开展培训,促进参训人员更新思想、更新观念、更新理论知识,掌握新的专业技术。

1.3学校继续教育办学体制与管理机制

学校设立继续教育学院,统一管理继续教育工作,包括学历继续教育、社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社区教育工作。继续教育学院共享学校教学设备设施、实训场所以及师资。继续教育学院机构健全,管理科学规范,服务到位,下设有办公室、学历教育中心、培训中心、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社区学院5个专职部门,职责清晰、分工明确又紧密配合。

我校对继续教育学院实行目标绩效考核管理,奖优罚劣、奖勤罚懒。继续教育学院与学校教研处和其他教学机构紧密配合,根据教育部、省教育厅的相关规定共同完成人才培养方案、培训教学计划、选聘培训师资等工作,并统一调配学校所有教学资源、实训设施设备,以满足继续教育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社区教育工作的需要。

1.4学校继续教育与学习型社会建设

积极开展继续教育活动,努力构建学习型社会。全年开展各类培训班93个,培训学员874837944人次,193703学时;组织在校学生和社会人员进行了2567人次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范围扩大到长沙、常德等地;主办38次社区教育服务活动,参与活动15104人,活动人员既有社区居民、也有在校大中小学生,既有居民生活服务和技能服务,也有在校学生课堂知识延伸。

 

2.专业设置  

2.1学历继续教育专业设置情况(数量、结构布局)

2023年我校继续教育全面停招,没有申报专业。

2.1.1专业设置概况

我校2022年学历继续教育专业的类型全部为非国控专业,层次只有高升专,学习形式只有业余。共开设了15个学历继续教育专业,面向湖南本省招生。专业设置情况详见表1。

1  2022年学历继续教育专业一览表

序号

所属系部

专业名称

层次

学习形式

类型

1

汽车工程学院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高职专科

业余

非国控

2

经济管理学院

会计

高职专科

业余

非国控

财务管理

高职专科

业余

非国控

老年人服务与管理

高职专科

业余

非国控

3

船舶与机电工程学院

模具设计与制造

高职专科

业余

非国控

机电一体化技术

高职专科

业余

非国控

4

现代农业学院

环境艺术设计

高职专科

业余

非国控

园林技术

高职专科

业余

非国控

粮油储藏与检测技术

高职专科

业余

非国控

畜牧兽医

高职专科

业余

非国控

5

华为云学院

计算机网络技术

高职专科

业余

非国控

6

建筑工程学院

建设工程管理

高职专科

业余

非国控

7

现代商务学院

电子商务

高职专科

业余

非国控

网络营销

高职专科

业余

非国控

移动商务

高职专科

业余

非国控

2.1.2专业结构布局

我校学历继续教育专业依据学校现有全日制学历专业和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而设置,主要涉及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群、农村电子商务专业群、智慧农业专业群等学校高水平特色专业群的骨干专业。

2.1.3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及修订情况

2023年我校学历继续教育全面停招,没有进行新的专业申报,所以没有制定新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2学历继续教育专业调整情况

2.2.1调整思路

为更好的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根据教育部相关精神要求,学校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基于学校办学优势和特色,参照学校2022年全日制开设专业进行设置。

2.2.2调整进展

2023年我校学历继续教育全面停招,没有招生。

2.2.3工作成效

 2020年、2021年没有新增专业,2022年新增7个专业,2022年各专业招生录取总人数为2117人(其中3人已退学)。2023年全面停招。

2.3学历继续教育课程建设情况

2.3.1课程设置

计划安排,在2021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针对我省我市产业结构状况,通过企业调研,多次邀请行业专家对我校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论证,制定了2022年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但2023年全面停招,没有定制新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3.2课程建设

2023年学历教育停招没有进行新的课程建设。

3.人才培养

3.1学历继续教育情况

3.1.1总体规模(数据截至 2023 12 31 日)

3.1.1.1在校生情况

2021年、2022年我校学历继续教育学生的教育类型只有业余,层次为高升专,全部为本省考生。2022年,15个专业全日制教育在校学生与学历继续教育在校学生比为2.9:1。

2022年15个专业全日制教育专业与学历继续教育专业学生人数表

专业名称

层次

全日制教育在校生人数

学历继续教育在校生人数

畜牧兽医

专科

601

145

模具设计与制造

专科

166

27

机电一体化技术

专科

878

288

大数据与会计

专科

924

342

电子商务

专科

564

158

环境艺术设计

专科

708

108

建筑工程管理

专科

224

405

移动商务

专科

224

9

计算机网络技术

专科

589

375

网络营销与电商直播

专科

291

53

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

专科

1057

306

园林技术

专科

347

24

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

专科

148

17

大数据与财务管理

专科

346

174

粮油储运与质量安全

专科

50

2

合计


7117

2433

 

3.1.1.2招生情况

2023年学历继续教育在校学生总人数2433人,全部是本省生源

2022年学历继续教育在校学生年龄分布情况表

18岁以下

18-25岁

26-35岁

35岁以上

0人

1075人

741人

617人

2022年学历继续教育在校学生民族分布情况表

汉族

蒙古族

苗族

土家族

侗族

瑶族

回族

白族

壮族

彝族

布依族

合计

2313

1

53

30

17

8

5

1

1

1

1

2433

 

2022年学历继续教育在校学生职业状况分布情况表

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

专业技术人员

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商业、服务业人员

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

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

军人

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

0

0

0

0

0

0

0

2433

 

3.1.1.3毕业情况

2023年,我校毕业生人数为9人,均为往届毕业生。

3.1.2.生源分析

2023年,生源以中青年学生为主,民族主要以汉族为主,所有生源都在湖南招生,含少数外省来湖南务工学习的学生。

3.1.3 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基本情况

3.1.3.1 人才培养模式

我校学历继续教育2023年,主要采用“线上教学+自学指导”的教学模式。

3.1.3.2 教学基本情况

2023年,主要采取线下线上教学、线下线上考试考核。

3.2 非学历继续教育情况

3.2.1 总体规模

全年完成了农业类、交通运输业、制造业、教育业、党政干部、服务业等培训班级93个,8565人,37944人次,185018学时。参训人员涉及党政干部、企业员工、高素质农民、库区移民、各行业专业技术人员、交通运输从业人员、社区居民等。组织在校学生和社会人员进行了2567人次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范围扩大到长沙、常德等地;主办38次社区教育服务活动,参与活动15104人。

3.2.2 培训模式

以学校专业办学优势为依托主动与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行业对接,开展量身定做式继续教育培训服务。根据参训对象的工作性质和培训内容,分别采用了线上、线下混合的培训模式。线下培训以面授与实训相结合为主。学员既有脱产学习、集中面授,也有线上培训,实地观摩学习等形式;既有岗前技能基础培训、在职员工技能素质提升培训,也有管理能力培训;既有面授与在线培训,也有面授与在线结合的混合式培训方式。培训与生产相结合,灵活性高,针对性强。培训中,重视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开展培训,以视频、音频、图片等形式,使培训内容得以更直观展现,学员学习有兴趣、有动力、能理解、有收获。

3.2.3 落实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举办非学历教育管理规定(试行)》情况

学校成立非学历教育整改工作小组,对照《普通高等学校举办非学历教育管理规定(试行)》要求逐条逐项对标对表检查,对非学历教育的指导思想、管理体制与职责、立项与招生、合作办学、教学管理、财务管理、条件保障、监督管理与处罚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对照检查,建立整改台账。学校制定了《益阳职业技术学院非学历教育管理暂行办法》,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强化了公益属性,主动服务国家战略、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逐步执行“管办分离”原则,继续教育学院为学校非学历教育归口管理部门,履行管理部门的职责,各二级学院为非学历教育实际主办部门。全面规范了学籍、教学、档案等系列管理工作,营造了风清气正的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良好生态,推动了我校学历继续教育健康发展。

3.3 人才培养中的思政教育

3.3.1 思政课程

学历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共开设3门思政课程,分别是:思修课,第一学期48课时;概论课,第一学期64课时;形势政策,第一学期16课时。非学历继续教育开设了《职业道德》《工匠精神》《法律常识》等课程。思政课程由我校专职思政教师面授,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湖湘文化等主体内容。

3.3.2 校园文化建设

根据《益阳职业技术学院非学历教育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各类继续教育中必须开设思政课程作为“第一堂课”,以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开展素质教育,积极营造良好的思想氛围。校内主办的各类培训适度开展文体活动。

3.4 学生学习效果

3.4.1 学生满意度

在学历继续教育和非学历继续教育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涉及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教师上课态度、亲和力、教材版本、生活服务、知识量等,89.6%的学生(学员)回答比较满意,但也有极少数学生因基础知识功底太薄,学习兴趣不浓,表示对学习不感兴趣。2024年我将对部分课程内容、难度进行调整,尽力做到深入浅出,学生(学员)满意度整体上得到进一步的提

3.4.2 社会及用人单位评价情况

在益阳市有较高的知名度,已成为益阳市最大的社会培训基地。乡村振兴、移民、道路运输、农业、人社等行业部门有很多很好的培训合作深得他们的信任,充分肯定办学和培训工作成绩,满意度高,评价很好。特别是益阳市库区移民事务中心、益阳市档案局、益阳社区大学、益阳市人社局等单位对我校培训高度认可,我校被评为2023年度优秀单位或先进工作单位。

3.4.3 学生取得的成绩

2021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毕业生陈涛,在校学生期间表现优秀。现在开元4S店工作,是湖南运营管理中心维修标兵,年薪15万以上。2021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彭昭盛,在校学生期间学习成绩优异,表现突出现为联想集团技术骨干,发展情景好。我将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注重毕业跟踪服务、收集优秀毕业相关材料。

 

4.质量保证

4.1 制度建设

学校制定了《益阳职业技术学院非学历教育管理暂行办法》《益阳职业技术学院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管理规定》《益阳职业技术学院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校外教学点管理办法》《益阳职业技术学院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教学管理办法》《益阳职业技术学院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整治工作维稳方案》等制度、方案,并严格执行。

4.2 师资保障

4.2.1 学历继续教育师资

要求各教学点按政策要求按每班30-50人分班,1100配置专门的班主任,每个教学点配置专门的教务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授课教师由学委派和各教学点自行选聘相结合,定期对继续教育授课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学历继续教育授课教师中本教师占到1/3以上,专业核心课教师以本教师为主。师资队伍配备合理,能满足继续教育教学的需要。

4.2.2 非学历教育师资

我校加强了非学历教育师资和管理队伍的建设,按照“走出去请进来、选聘结合”的原则,建立了非学历教育授课教师师资库。本校入选师资库的授课教师须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讲师以上职称、职业技能等级资格证,师德良好、教学声誉较高、培训经验丰富;入选师资库的校外教师须在行业内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培训经验。师资库中,本校教师占64%。

4.3 资源建设

4.3.1 教材及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总量

2023年学历继续教育教材总量:11800本。

2023年,学校有纸质图书总量128457种,共计520449册;电子资源总量350000册,纸质期刊总量16697册。全部向学历继续教育学生和各类培训学员开放。

4.3.2 教材及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新建情况

2023年学历继续教育教材新增数量:960本。

2023年,学校纸质图书新增45984种、315022册,电子资源新增350000册,纸质期刊新增941册。

4.4 办学设施设备

4.4.1 基础设施

学校目前有教学楼15栋,教学楼面积共计58926.70平方米,办公场所12364.8平方米。学校100多间智慧教室均配备多媒体设备、电脑、空调等硬件设施。拥有容纳超过400人次的大规模、高档次的报告大厅。投资4000万新建的综合培训大楼已经投入使用。2023年第二季度开工建设的高新产业学院项目,学校用地将增加104.42亩,争取20249月竣工投入使用。学校办学条件不断优化,为继续教育提供强力支持。

4.4.2 教学设备

学校共有共享计算机机房40多间电脑2100多台,教学仪器设备价值总额共计48971938.16元。有船舶实训室、汽车实训工厂、机电实训室、电工实训室、焊工实训室、花卉实训室、农业类实训室、经济类实训室、现代商务实训室等先进实训室。

4.4.3 其他设施设备

学校有专用培训大楼宿舍2栋建筑面积2867.87平方米,140个床位,内生活学习设备齐全。校内还有田径场、篮球场、体育馆、图书馆、阅览室等设施,为培训人员提供较好的学习生活条件。

4.5 合作办学及校外教学点设置和管理情况

4.5.1 合作办学

我校有校企共建产业学院6个:与益阳高新区共建高新产业学院,与相关企业合作共建华为云学院、建筑工程管理学院与奇瑞集团共建奇瑞汽车学院与金蝶软件共建金蝶数智财务管理学院与海大集团共建海大益豚学院与新迈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湖南足下科技有限公司、湖南卓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湖南利泽科技有限公司4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高校与企业无缝对接,专业与产业同频共振,学建设与地方发展携手并进共培共育软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营销与直播电商专业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动漫制作技术、建设工程管理、建设工程监理、环境艺术设计等专业人才

4.5.2 校外教学点设置与管理情况

 我校学历继续教育体量小,没有设置校外教学点

4.6 学习支持服务

4.6.1 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建设

学习资源方面:学校与智慧职教、超星平台合作,购买或自建教学资源。自建了专业教学资源库与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有力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虚拟仿真、实践课程等课程教学模式建设。建立项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15 门,累积建立项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5 门,《税收管理与筹划工作手册》入选省级优质教材。累计开发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 69 本,累积入选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课程 20 门,涵盖思政类、制造类、经济类、农业生产类、电子信息类、营销类、设计类课程教学,普遍应用于线上、线上线下混合式、虚拟仿真等教学模式教学;购买了超星平台的20门公共基础课程资源,满足学生网课学习的需要。

管理服务方面:学校采买了智慧校园教务平台、毕业设计管理平台、学生实训管理平台,建立了从常规教学到学生实习的教学服务支持体系。

4.6.2 学习支持服务信息化建设

学校采买智慧校园教务系统平台,对教学教务进行全面管理,在教务排课、课表管理、学业成绩、授课计划、教材征订等子模块均得到充分利用,方便了教务信息化操作;采买了毕业设计管理平台,对接省厅毕业设计抽查,更好的实现了信息化操作;采买了学生实习管理平台,对实习学生的学业、单位、岗位等数据进行精准统计与管理,为学生就业提供基础性的管理服务;采买智慧职教平台,主要用于自建专业教学资源库与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线上课程的教学实施组织;采买了超星平台,主要用于标准化公共课程的线上网络教学。

4.7 内部质量管理

4.7.1 教学组织

学校重视内部质量保证机制建设,教学质量稳中有升。2023年,加强了学历继续教育教学常规管理体系化、规范化的建设;在教学管理方面,进一步规范了教学秩序,实施了教学检查,包括定期教学检查、随机教学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4.7.2 学生(学员)管理

各校外教学点招生都严格按照我校的招生简章招生,不虚假招生、违规招生,要求认真组织面授,定期和考生电话或者网络联,保证考生能顺利毕业。自行举办的培训班学员参照学历教育学生管理,其他形式的培训班学员按学员性质、合作方要求进行管理。

4.7.3 师资管理

校内教师每学期都进行了教学评价,如发现教学过程中有不负责行为的教师,继续教育学院将与其解除聘用关系,另行选派优秀教师。校外教师采用选聘结合方式,签订协议并严格执行。

4.8 外部质量评估

4.8.1 行政主管部门的质量评估

的外部质量评估类型有:聘请外专家评估、培训学员用人单位评估、合作办学单位评估、学纪检监察部门评估等,每年接受外部质量评估评估效果良好。

4.8.2 社会第三方机构质量评估

学历教育方面,2023年学校停止招生,学校没有开展第三方机构质量评估。

4.8.3 委托单位(受训单位)的质量评估

委托单位(受训单位)对我校培训质量评估反馈良好。益阳市库区移民事务中心、益阳市档案局、益阳社区大学、益阳市人社局等单位对我校培训高度认可,我校被评为2023年度优秀单位或先进工作单位。

4.9 信息化建设

4.9.1 教学信息化建设

目前学校正在使用的教学管理系统有:学籍管理、教务管理、智慧职教平台、毕业设计管理平台等信息系统。所有教室和实训场所均覆盖了有线网络;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其中具有电子交互功能的计算机与液晶显示合一的多媒体设备数总计17个。学校建设并在境内平台开放共享的MOOC数量42门。学校建设并在境内平台开放共享的资源共享课程数量23门。学校在线开放课程使用的课程平台类型有智慧职教、超星,应用的在线课程总数1665门。教学中应用的在线课程中MOOC数量42门。学校在全日制高职 (专科) 教学中应用的在线课程中SPOC数量58门。学校在全日制高职 (专科) 教学中应用的在线课程中资源共享课数量1415门。学校在全日制高职 (专科) 教学中应用的在线课程中视频公开课数量23门,仿真实训资源种类5个。

4.9.2 管理信息化建设

学校图文信息中心专职工作人员5人。全面启动各类管理软件建设,在统一身份认证、统一信息门户、办事大厅、掌上校园、智慧财务管理、学生管理、办公管理和人事管理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目前在使用的管理信息系统包括:办公管理、人事管理、教务管理、学生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图书管理、招生管理、迎新管理、电费缴纳、网站群管理、招聘、一卡通、铸魂评价、网上办事大厅、统一身份认证、统一信息门户、数据中心、掌上校园等平台。

4.9.3 服务信息化建设

学校加大了数字化校园网建设,基本实现了校园有线、无线网络全覆盖,在服务器建设、门户网站改版、校园一卡通升级、图书借阅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网络信息点数共5993个,接入互联网出口带宽5200Mbps,实现校园网络畅通高效。学校的网络安全产品和服务包含:防火墙、防毒墙、上网行为管理、日志审计系统、堡垒机、应用安全防护产品以及应急措施等。我校设置了网络安全管理机构—图文信息中心,健全了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制定了系统运维管理、安全事件处置和应急预案管理等方案并严格执行。

4.10 经费保障

4.10.1 收入情况

 2023年学历继续教育收入5万元,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收入450万元。

4.10.2 使用情况

收入主要用于办学成本支出,继续教育学院工作人员的工资全由学校承担。

5.社会贡献

5.1 继续教育服务国家战略、行业及经济社会发展与学习型社会建设情况

5.1.1 服务国家战略

我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积极响应国家“职业技能三年提升行动计划”“乡村振兴战略”百师进百村行动”“农村电商进社区及美丽乡村建设,推动新时代职业教育大改革大发展,不断提升我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5.1.2 服务行业及经济社会发展

我校充分发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发展办学功能,在思路上变“输血”为“造血”,在方法上变“扶贫”为“扶智”,以科技激活发展潜力,立足地方特色,带动产业发展,通过技术支持和人才帮扶,培育了一批有实力、有前景、有市场的扶贫项目和企业,真正把科技致富的种子种在扶贫项目上。2023年开展了省市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省市库区移民技能培训、乡村振兴劳动技能培训、中职教师培训、税务人员素质提升培训、企业员工管理与技能培训、创业培训、专技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巡游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证培训及继续教育培训等,涉及农业、工业、教育、交通运输、行政机关等行业。

5.1.3 服务于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建设

推出画好民族团结进步“同心圆”学习项目,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学理论”“讲故事”“促成效”,从组织保障、队伍建设活动开展三个维度发力,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活动,全面提升宣传教育实效,厚植市民“三个离不开”“四个与共”“五个认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积极推动周边社区发展,开展“农村电商进社区”培训项目,培训社区居民11562。学校文体场所每周向社区居民开放 56 小时,当年与社区共同开展文化活动 12 次

5.2 继续教育资源面向校内、社会开放服务情况

5.2.1 面向校内开放服务情况

面向在校学生开展了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促使学生技能水平提升,获得国家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和应急部门的特种作业操作证,提高就业竞争力,拓宽就业渠道。

5.2.2 面向校外开放服务情况

面向农村开展水稻种植、稻虾养殖、生猪生产、畜禽养殖、苗木栽培、园林绿化等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帮助农民发展生产、发展地方农业特色;面向企事业和行政机关单位开展了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岗前技能培训、在职人员岗位技能素质提升培训等。促进培训人员更新思想、更新观念、更新理论知识,掌握新的专业技术。

5.3 对口支援、教育帮扶情况

5.3.1 对口支援情况

我校暂无新疆、西藏对口支援。    

5.3.2 教育帮扶情况

2023 年开展乡村振兴建设培训项目数 7 个,开展乡村振兴建设培训总人数 673 人,公益项目培训 28609 学时。积极开展“百师进百村”助力益阳民族地区“一乡四村”乡村振兴活动,持续推进益阳市科技特派员专家进村服务工作。 组织“百师进百村”专业团队“点对点”下乡村、入田间、进企业,对农户进行种植技术培训和田间指导。在资阳区迎风桥镇、新桥河镇开展的乡村振兴劳动技能培训,培训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培训重点对象,培训工作组织严密,学习内容接地气,培训方式接地气,学员学习积极性高,培训效果很好,举办方分别赠送锦旗致谢。

6.特色创新

6.1 实践特色与模式创新

6.1.1 实践特色

以学校专业优势为依托,对益阳地方产业经济加强调查研究。学校继续与省工信厅、省船舶行业协会、益阳市海事局合作开展船舶行业员工焊工、现代船舶生产与维修技术等培训与考证工作;和益阳市城乡工程机械管理中心合作对全市工程机械从业人员、管理人员开展安全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工程机械从业人员的安全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与益阳市高新区合作共建高新产业学院,是我省将学校办在产业园的优秀典范。

6.1.2 模式创新

培训工作真正走出了学校、走进工厂、深入田间,把专业技术知识送进企业、送到农村,积极开展电工、焊工、汽车维修、现代农业种植、养殖、农村集约化经营与管理、家政服务等实用项目。同时也缓解了工学矛盾和农学矛盾,灵活的培养模式普遍受到学员的欢迎。

6.2 国际交流与合作情况

6.2.1 引进来的交流与合作

由于我校受地域、办学条件等方面的限制,暂没有实质性开展继续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6.2.2 走出去的交流与合作

由于我校受地域、办学条件等方面的限制,暂没有实质性开展引进来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6.3 教育教学研究与成果等情况

6.3.1 教育教学研究

主持或参与乡村振兴科研项目17 个

6.3.2 科研成果

黄科军老师撰写的《高职院校与社区教育互动融合的路径探究》《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模式的建构与分类分析》在《科教论坛》发表。

7.问题挑战

7.1 面对的新挑战、新需求

国际国内环境、发展动力机制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对继续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迫切需要继续教育提升支撑引领能力。实施“一带一路”建设、落实“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行动计划,迫切需要优化教育布局结构、资源配置结构、人才培养结构,提升继续教育供给服务水平。针对新时期我市人才新需求,我校应对继续教育专业和职业培训内容作出进一步的优化和调整,为我市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7.2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学校虽地处长张高速公路出口附近,但离益阳中心城区偏远,条件有限,社会培训资源难以得到充分运用,很难满足各级各类培训学员的学习要求。

8.对策建议

8.1 发展思路

一是转变对继续教育的认识,根据终身学习的需要,把继续教育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结合起来,从被动应付向积极探索方面转变,向人才资源建设长远服务方面转变,将继续教育的地位不断向上提升;二是加大对继续教育的投入,加强继续教育设施设备建设、项目建设、远程教育平台建设,支持教学点建设、企业实践基地建设,在中心城区增加培训场所,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影响力。

8.2 政策建议

当前我国的成人教育、网络教育、开放教育、脱产班以及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都是作为单独的教育类型存在,每一种教育类型颁发相应的毕业证书。因此,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可及时出台毕业证书新政策,颁发全国统一样式的成人高等继续教育毕业证书,为多种继续教育形式的融合发展提供保障。

    (作者:李校园   一审:刘向荣    二审:夏建兵   三审:唐超文)

版权所有©益阳职业技术学院  湘ICP备09025336号
地址:益阳市迎风桥镇
招生咨询热线:0737-4624888 4625888 

技术支持:信息中心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