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6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连日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通过收听收看、学习讨论、理论微宣讲等多种形式,持续掀起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10月27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再次召开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交流研讨会,全体教职员工参加了会议,宣传统战部部长蔡敏应邀出席。与会老师纷纷表示将认真学习领会,统一思想认识,让党的二十大精神第一时间“带着热气”进教案、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蔡敏(宣传统战部部长):第一,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当做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第二,要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会议上提出的"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下功夫,扎实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坚定不移把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奋力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第三,马克思主义学院要率先掀起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迅速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案,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陈娟(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党的二十大报告集成创新了党百年奋斗创造的历史经验,高度凝练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举世瞩目的不凡成就,擘画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令人鼓舞、催人奋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将迅速掀起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高潮,组织广大思政课教师认认真真、原原本本地学习大会文件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通过原文诵读、集体备课、微课宣讲等多种形式加大对大会精神的学习、宣传、阐释,积极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切实将大会精神转化为勠力同心、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努力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到学校“双高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去,为学校培育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做出马克思主义学院应有的贡献。
帅伟(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作为思政课教师,要切实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学懂弄通、学深悟透,并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持续深入研究如何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堂教学,对原有教学内容、教学专题进行充实完善,辅之以丰富的案例和素材,将党的最新创理论成果讲清楚、讲透彻、讲明白,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好青年学生的引路人。

夏晓阳:党的二十大报告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有很多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作为思政老师,我们应该努力学习领会,在学习领会的基础上准确融入课堂,融入学生头脑,为现代化强国建设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我们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比如,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为什么关键是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我们要从理论的逻辑,历史的逻辑,实践的逻辑理解清楚,给学生讲清楚。再比如当前中心任务是团结全国人民建成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现代化强国建设是我们理解二十大精神的一条主线,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二十大报告的全部内容,在融会贯通的基础上融入教学的相关内容。总之,我们思政老师要更积极主动的学习二十大精神,让二十大精神进入学生头脑,这是我们的职责。
黄雨萌:这学期我们在给大一学生上《新思想概论》课程的时候,在参考2021版教材、教指委指导课件的同时,要把二十大报告作为重要教学内容。主要可以做好加减乘除工作:将教学资料中没有的和说法更为丰富的内容进行增补,调整原有内容的幅度,重点突出二十大报告的重点内容,将报告内容进行归纳概括,在课堂中进行有机结合。作为思政课教师,要把握好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
贺艳姣:学习二十大报告后,更坚定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初心。今后将把学习好、研究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的首要政治任务。把握好课堂主阵地,引领广大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蔡文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思政课教学紧密结合,及时向学生传达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目标,用最贴近学生的视角,引导学生从了解的人和身边的事感悟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思想伟力,通过生动的案例、鲜活的故事讲好党的理论,同时精心做好多形式、分层次、多方位的、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既能全面覆盖思政课教学重点问题,又能充分反映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潜移默化中滋养学生的精神世界。
孙园媛:聆听习近平总书记二十大报告,心潮澎湃、备受鼓舞。回望党的十八大以来,职业教育发生的根本性变化,感慨万分!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高度重视下,我国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和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和成就。职业教育类型的确立、职教“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政策支持和实施等一系列职业教育体系的顶层设计与方案的落地实施,将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推向了新的高度和快速发展赛道,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今后我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更加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好优秀中华文化;更加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踏踏实实工作;更加自觉学习教育新理念、新技能、新方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做群众满意的教育工作者,做无愧于新时代的人民教师。

林怡菲:党的二十大报告是一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思想深邃、立意高远、内涵丰富。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要认真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趁热打铁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同“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结合起来。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比如,二十大报告对青年的寄语:“青年强,则国家强。……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就可以融进《思想道德与法治》人生观、理想信念章节之中。用二十大精神引领课堂创新方向,用二十大精神武装学生头脑。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带着热气”进课堂。
龚至柔: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大学要自觉增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担当,立足党的事业后继有人这一根本大计,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完善大学创新体系,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结合起来,为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供有力支撑。作为高校思政教师,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努力培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接班人。

刘秋秋:学习二十大精神,要在全面学习上下功夫。只有全面、系统、深入学习,才能完整、准确、全面领会二十大精神,对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了然于胸,为贯彻落实打下坚实基础。同样在工作教学中,一定要将基础的理论学习放在首位,将政治学习放在首位,不产生为难情绪,将理论学懂学透,才能更好的教育学生,胸无点墨,腹中空空,是无法指导具体实践的,至多只能不着边际地夸夸其谈而已。那么如何将这些学习运用到新课的教学中呢?具体而言,首先,要全面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完整科学理论体系;其次,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创新意义;最后,除了上述内化于心的学深悟透外,更重要的还在于外化于行,就是将它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笃行之”。只要我们在学深悟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基础上,将所学成果及时运用于课程教学的实践,解决在教课过程中不同班级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对相关概念进行生动形象的讲解将重要的知识点拆解分析,一点一点教给学生,那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能在学生们的头脑中真正扎下根来。
唐玉婵: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将教育、科技、人才政策放到同等重要地位,作为马院教师,备受鼓舞。我们学院思政教师队伍的壮大、科研教学水平的提高,强化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为学校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我们将继续从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全局角度思考,以“大思政”厚植职业教育,精心栽培“人才苗”,造就枝繁叶茂的“常青树”。
(作者:蔡文馨 一审:杨斯佳 二审:帅伟 三审:陈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