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展现状
马克思主义学院于2022年5月由原思政教育与公共课部思政教研室升格成立,是学校专门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二级教学单位。
(一)发展基础
1.师资队伍。马克思主义学院现有专任教师31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讲师8人,助讲15人。
2.机构设置。马克思主义学院下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形势与政策”教研室。
3.课程开设。规范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与法治》《形势与政策》四门专科层次思政必修课,特色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概论》、《新“四史”》两门校级思政选修课。
4.教学竞赛与教科研项目建设。近五年,共获得省级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1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6个;立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省部级项目5项、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工程项目5项。建设湖南省职业院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
(二)存在问题
1.师资队伍存在结构性缺陷。师资队伍从年龄、职称等不同维度分析均呈三角形结构,其中高端师资及课程团队带头人极度缺乏。青年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培养压力大。
2.思政课质效需进一步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参差不齐,教学示范性和组织力有待加强。思政示范性课堂与一流“金课”建设尚未全面推开。
3.思政特色品牌创建不够。教研教改力度不够,总结提炼的特色成果不多;尤其是没有结合学院专业发展需要、结合益阳地区资源创建思政特色品牌。
(三)发展形势
从当前发展形势来看,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机遇空前,大有可为。准确把握发展机遇便能快速提升学院发展空间,顺应社会实践发展要求,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职能价值。
1.党和国家关于思政课教育教学的重要思想和要求为学院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导。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2019)、教育部《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2020)、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2021年本)》、教育部等十部门《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2022)、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2023年版)》等文件的出台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
2.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建设为学院提供方向指引与发展机会。
湖南省委教育工委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施立德树人工程,以“湖湘文化”为底色,打造“我是接班人”“奋斗青春号”“我的韶山行”等特色鲜明的大思政课品牌;以“配齐建强”为重点,通过“高校党委书记教育工委挂号项目”、完善思政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等手段建设素质过硬的大思政课教师队伍;以“一体协同”为亮点,搭建“开放式课堂”、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平台等形式多样的大思政课平台,为马克思主义学院重点工作开展提供了明确指引。
3.学校“双高”建设为学院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与条件支撑。
学校在“双高”建设中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学院及思政课建设,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发展、思政课教师的职业发展、思政课改革创新等均有明确要求;同时,学校“铸魂工程”建设、“有风景的思政课”建设、职称评审思政教师单列等制度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组织管理、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与支持。
二、发展目标
坚持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发挥思政课关键课程作用,锐意改革、守正创新,高质量开展思政课建设。“十四五”期间,把思政课建成引领时代新人成长、深受学生喜爱的一流“金课”,把马克思主义学院建成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强力支持平台,擦亮底色、铸魂育人。
1.队伍建设
持续按照1:350标准动态配齐思政课专任教师队伍,全面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师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培育湖南省“楚怡”教学名师、最美思政课教师、省级教学名师1-2人,省级中青年思政骨干教师2-4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团队1个,思政课教师职称晋升率达80%。
2.课程建设
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培育具有益阳职业技术学院特色的思政课,立项建设省级思政金课1门、新增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推出省级思政示范课2-4堂,新开设思政类选修课程1-3门。将“课程思政”纳入工作布局整体规划,协助各专业二级学院开展课程思政工作,提炼具有益阳职院特色的课程思政模式。
3.教学竞赛
组建专项工作团队,对标竞赛标准,常态化开展教学竞赛备课工作,获得湖南省思政课教学展示竞赛竞赛一等奖1-2个、力争突破教育部思政课教学展示竞赛奖项;获得湖南省大学生思政课研究性学习成果竞赛一等奖1-3个。
4. 教科研项目建设
对标评审标准,做好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质量提升工程前期培育工作,立项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质量提升工程7项,力争获得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质量提升工程项目1项。聚焦党的创新理论成果“三进”工作与思政课改革创新开展有组织科研,立项省部级教科研项目3-5项、市级项目若干;获湖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个。
三、发展规划
(一)基本思路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发挥思政课关键课程作用,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双高”任务为抓手,从制度建设、队伍建设、课程建设、项目建设、特色创建等方面同步推进各项工作,形成制度保障、队伍支撑、课程筑基、项目提质、特色突围的工作格局,构建“教师有作为”带动“课程有风景”、“课程有风景”推动“育人有特色”的育人链条,在引领、协同、服务中实现马克思主义学院内涵式发展。
(二)工作措施
1.制度建设
立足新形势新要求,结合马克思主义学院实际,制定思政课教师管理专项制度、三级学习制度、集体备课制度、教学督导制度等系列制度,规范日常管理,深化绩效考核,合理配置资源,优化教研室职能,激发教师教学科研潜力和活力,理顺工作机制,提升治理效能。
2.队伍建设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锻造“六要”思政课教师队伍。坚持引培并举,支持鼓励教师提升改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加快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学科带头人。坚持精准培育与统筹协调相结合,大力培养青年教师,指导青年教师做好中期职业发展规划。坚持教学、科研两条腿走路,培养教学科研型良性互动的复合型教师,培育教科研一体化团队。
3.课程建设
遵循“八个相统一”要求,统筹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高质量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提高思政课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顺序开展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思政虚拟实验室建设,推进信息化教学与思政课深度融合;开展以“新时代山乡巨变”为主题、以移动教学为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结合学生成长需要,开设法治、哲学等思政选修课,开拓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4.项目建设
加强开放合作、加大学术交流,不断凝练、培育新的学术增长点、课改创新点,打通教、改、研、赛通道,组建梯队化教科研一体团队。做好三赛(职业教育教学能力竞赛、思政课教学展示竞赛、大学生思政课研究性学习成果竞赛)、三课(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思政金课、思政示范课)的常态化建设以及高校思想政治质量提升工程系列项目的突破工作,精准培育省级以上教育教学优秀成果。
5.特色创建
立足益阳山乡巨变原型地、学院助力乡村振兴先锋队两大基石,结合学校智慧农业、农村电商、船舶机电三大“楚怡”高水平专业群的人才培养需要,特色开展有“农”字底色的大思政课建设,形成“育德+育业”“线上+线下”“校内+校外”三轴联动的特色建设模式,形成系列报道与成果。
(三)推进与落实
序号 |
工作任务与目标 |
完成 时间 |
负责人 |
1 |
制度建设 |
制定实行、完善优化 |
持续 完善 |
帅 伟 |
2
|
队伍 建设 |
配齐思政课专任教师 |
动态 配齐 |
陈 娟 |
思政课教师职称结构提升 |
2023年— 2025年 |
蔡文馨 帅 伟 |
青年教师职业发展 |
2023年— 2025年 |
陈 娟 帅 伟
|
3 |
课程建设
|
思政 课程 |
课堂教学质量提升 |
常态 开展 |
帅 伟 |
移动教学活动开展 |
常态 开展 |
黄雨萌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
校级课程 |
2023年 |
黄雨萌 |
省级建设 |
2024年 |
省级认定 |
2025年 |
《概论课》 金课建设 |
培育 |
2023年 |
黄雨萌 |
申报建设 |
2024年 |
思政选修 课程建设 |
法治类 |
2023年 |
帅 伟 |
哲学类 |
2024年 |
系列数字化资源建设 |
2023年 — 2025年
|
陈 娟 帅 伟 孙园媛 |
4 |
项目建设 |
教学 竞赛 |
职业教育 教学能力竞赛 |
三等奖 |
2023年 |
陈 娟 帅 伟 黄雨萌 孙园媛 蔡文馨 强 斌 |
二等奖 |
2024年 |
一等奖 |
2025年 |
思政课 教学展示竞赛 |
二等奖 |
2024年 |
一等奖 |
2025年 |
大学生思政课研究性学习成果竞赛 |
三等奖 |
2023年 |
二等奖 |
2024年 |
高校思想政治质量提升工程 |
思政课研究专项立项 |
常态 开展 |
陈 娟 |
实践育人精品项目 |
2024年 |
黄雨萌 |
中青年骨干队伍建设项目 |
2024年 |
帅 伟 |
优秀团队项目 |
2025年 |
陈 娟 |
科研 项目 |
省、厅级哲社科项目3项 |
常态 开展 |
陈 娟 |
教学 成果 |
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2025年 |
陈 娟 |
5 |
特色创建 |
一体两翼五举措成果建设 |
2025年 |
陈 娟 |
益马育人品牌建设 |
2025年 |
黄雨萌 蔡文馨 |
有“农”字底色的大思政课建设 |
2025年 |
帅伟 陈娟 |
益阳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二O二四年四月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