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洪捷 通讯员 蔡敏
5月30日一大早,赫山区泉交河镇新松树桥村,92岁的谭如溪老人沿着家门口的村道缓缓行走,随手用镰刀将路旁野蛮生长的杂草割除清障,动作熟练利落。“这一公里多长的路都是我的‘责任田’,我跟支书说这条路的卫生打扫也可以交给我,他硬是不同意。”说完,他手上的动作一顿,正色道:“我虽然退休多年,但党员是不退的,身为党员就是要多付出。”
谭如溪老人是益阳职业技术学院的退休职工,32年前从学校退休后,他就回到了农村老家。因为曾经在当地当过村干部,又是村里少有的“文化人”,谁家有矛盾、有困难都喜欢找他,他也乐于出力。“身为一名党员,谭如溪退休不褪色,不仅积极参加离退休党支部活动,还主动投身乡村建设,在邻里纠纷、教育扶贫、乡村建设上发光发热。”说起谭如溪老人,益阳职业技术学院离退休第一党支部书记李天锡给予高度评价。
“谭嗲一点退休工资全用在别人身上了,要不是前几年搬到了儿子家,他还一直住在破旧的湿棉瓦屋里。”新松树桥村支书谭文对谭如溪老人的事迹如数家珍:邻居家有困难,他一出手就是上千元;村里修路,他也积极捐款;邻里间发生纠纷伤人,他偷偷掏钱诊治帮忙调解……今年疫情期间,谭嗲主动找到村委,要求协助站岗排查,考虑到他年事已高,村委拒绝了他的请求。后来村委组织捐款,他积极响应捐了800元。
“谭嗲不但在经济上帮我们一把,在生活中也时常为我们指路。”村民谭正华告诉记者,这些年,因为母亲和妻子相继患病,家中经济状况一落千丈,几近成为危房的房子也无力修建。多亏谭如溪老人给他支招,指导他承包了门前的鱼塘,还资助4000元帮他建房。“现在房子也盖好了,鱼塘也搞起来了,要踏踏实实过好以后的日子嘞。”离开前,谭如溪老人语重心长地嘱咐道。
谭如溪老人资助他人毫不吝啬,对自己却格外苛刻:房子舍不得翻修、衣服从不讲究,抽的还是一元一包的烟。“共产党员就应该走在群众前面,就应该带领大家摆脱困境,我做的这些还远远不够。”面对称赞,谭如溪老人的回答很朴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