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陶竹村,虽然离高速公路互通出口较近,但人均土地稀少,村里集体经济发展薄弱”;“我们白沙溪村,在市交通运输局驻村工作队的支持下,乡村道路建设卓有成效,道路硬化里程较长,但仍然缺少产业发展”。7月6日—9日,为落实推进“百师进百村”助力乡村振兴专项行动的开展,学校现代农业学院副院长陈瑛带队赴安化县冷市镇陶竹村、田庄乡白沙溪村等开展调研。现代农学院特色专业群全职技能大师张迪,益阳市专家联合会专家库成员周志万,现现代农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负责人陈协和以及学校党委宣传统战部王欣等相关人员一起参加调研。
在冷市镇陶竹村,陈瑛一行与市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村支两委干部召开座谈会。陈瑛首先介绍了“百师进百村”助力乡村振兴专项行动有关情况。冷市镇陶竹村是市人大常委会乡村振兴对口帮扶村,座谈会上,驻村工作队、村支两委干部等,围绕乡村“五个振兴”现阶段所开展的工作、面临的难点、下一步的工作规划以及请求学校协助解决的问题等,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交流。在陶竹村,市人大常委会驻村第一书记韩志明介绍到,陶竹村现阶段由共青团益阳市委、益阳市烟草专卖局对口帮扶。陶竹村虽然离二广高速互通出口较近,交通便利,但因为在道路旁边,人均土地面积稀少,当地青壮年劳力大多外出务工,留村的村民年老、妇女儿童居多,且还有大量的残疾、患病者,一直无法发展相关产业。会后,陈瑛一行还深入到田间地头,实地考察了该村青蛙养殖情况等。
田庄乡白沙溪村是市交通运输局乡村振兴对口帮扶村。市交通运输局驻村第一书记熊劲松、村支书蒋建辉向陈协和介绍了村情村况。白沙溪村产业有基础、有特色,但劳动力匮乏、基础设施薄弱、宣传推介不够。

(图为调研组一行在白沙溪村考察茶产业)
陈瑛表示,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人才是支撑,益阳职院作为本地学科最强的地方职院,将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本,倾力服务乡村“五个振兴”。调研组一行将扎实开展推广指导工作,深入田间地头、厂房车间,调研村集体发展路径,解决实际问题,坚持“添光添热不添乱”,服务安化县、乡、村(镇)经济社会发展,扎实促进培训培育合作,加强技能型人才、经营性人才培训,促进产业统筹规划。针对陶竹村、白沙溪村的情况,陈瑛表示,调研组一行将深入掌握村情,了解产业状况;驻村工作队要依靠群众,发挥群众的智慧,群策群力,做好乡村振兴规划,切实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巩固前期脱贫攻坚成果,高度关注“边缘户”,坚决不出现返贫状况;要因地制宜发展产业,真正做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要改革创新,拓宽新思路,借助外界力量,保障好回乡创业年轻人的积极性,搞活集体经济,要抓好基础设施建设;要抓好乡风文明建设,抓好村民自治,健全基层综合组织,制定好村规民约;要抓好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坚持以人民为主体,走好群众路线,调动群众积极参与振兴工作的积极性。

据悉,益阳职业技术学院自6月8日启动“百师进百村”助力乡村振兴暨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来,该校首批40名专家教师已陆陆续续深入到益阳市各区(县)乡(镇),扎实开展“六个100”系列行动,即100名专家进村、100名英才培养、100个平台创优、100堂课程开发、100次论坛开办、100个项目研究,在农村开展形式多样的政策法律宣传、科技文化卫生知识宣讲、民情民意调查等,服务益阳乡村五大振兴,为乡村振兴献计献策献智出力。
(作者:王欣 一审:姜颖倩 / 二审:蔡宁波 / 三审:艾金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