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师进百村,助力乡村振兴” ——益阳职业技术学院沅江帮扶小组走进四季红村、同丰垸村、大同闸村等地进行实地调研

作者:胡牵 时间:2022-07-12 点击数:

        为落实推进“百师进百村”助力乡村振兴活动的开展,2022年7月12日开始,沅江帮扶小组益阳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唐超文院长、汽车工程学院教学副院长曾光辉、现代商务学院教师胡牵一行前往村里展开调研,为进一步了解各村的具体情况,找准各村的差异和共性,该帮扶小组除赴沅江四季红镇四季红村、南大膳镇同丰垸村、草尾镇大同闸村等3个指定帮扶村,还对其相似村----新湾镇桥北村、莲花村;共华镇福安村、八形汊村;黄茅洲镇民心村、阳罗州镇七子浃村等6个村展开调研。

2B23A

 “四季红村属于移民建制村,耕地面积虽有2379亩,但人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不足8分”“同丰垸村、大同闸村,虽有产业的发展。但集体经济簿弱”“桥北村有传统的种植技术,但品种改良方面存在问题”“莲花村的产业品种单一”“八形汊村土地运作困难“福安村的土地流转工作做得比较好,但地方、人员复杂”“民心村的产业产值还不错,但缺乏果树类种植技术方面的指导专家”“七子浃村各方面还比较完善,但需要直播和视频制作方面的相关指导”……沅江帮扶小组深入村里一线,对村里的情况进行具体调研。

 在本次调研中,沅江帮扶小组还发现了一些村里面的亮点工作,如四季红村经过村“两委”多次尝试引进蔺草种植技术,探索出“蔺稻共作”绿色发展新模式,同时积极探索“党支部+投资方+集体经济+农户”的新型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创业之路。

2EA7B

学院沅江帮扶小组与四季红村驻村队长谢明星在蔺草基地深入探讨

 南大膳镇为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创造新型淡水鱼养殖模式(池塘内循环流水“跑道”养殖模式),推广跑道养鱼+光伏发电模式,以期形成产业规模,建成“渔光一体”产业园,通过项目实施,不仅能增加当地渔民收入,还能为今后南大生态渔业健康发展、渔业产品提质增效奠定扎实基础。

2A362

学院沅江帮扶小组与同丰垸村李书记在淡水鱼养殖基地深入探讨

草尾镇大同闸村有种养产业发展大户,通过“水面+养殖+技术+场地”的打造和农民大户的特色养殖,一只“黄金龟”能创收近三万元,效益较好。

2F1C7

 学院沅江帮扶小组与市委基层办主任甘孟如同大同闸村养龟大户深入交流

 八形汊村成立了湖南敦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沅江市鳖福健生态甲鱼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直接解决就业人数38人,间接解决就业人数达到200多人,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

482A4

学院沅江帮扶小组与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郭瓒同八形汊村熊支书在养殖基地深入交流

 民心村以“四季果园”与“民馨栖居”民宿为基础,结合邻近五村一街道尚有750户脱贫户的实际情况,创立“公司+贫困户+客户”的共享模式, 以此缩小城乡差距,走出一条真正的共同富裕之路。

32A91

学院沅江帮扶小组与民心村张支书在民馨栖居基地深入交流

 在找准好各村的困难和亮点工作后,帮扶小组针对其共性问题,提出以下建议:一、积极推动各村与学院各类资源工作的整合,力促乡村振兴各项工作落细落实,如产品的包装设计方面、直播带货、人才培训等村里面关注的重点问题;二、根据村情实际,科学找准各村特色产业,有亮点的继续发扬,无亮点的互相学习,争取打造亮点,以此形成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三、集中村里产业大户,整合资源,打造品牌项目。下一步,学院沅江帮扶小组将就调研得到的结果进行整理并研究,并根据各村的实际情况制定帮扶计划。


(作者:胡牵  一审:姜颖倩/ 二审:蔡宁波/  三审:艾金龙)


版权所有©益阳职业技术学院  湘ICP备09025336号
地址:益阳市迎风桥镇
招生咨询热线:0737-4624888 4625888 

技术支持:信息中心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