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今年世界卫生组织将主题定为:支持护士和助产士。在我国,今年的宣传主题是“致敬医护,共抗疫情”。
2020年的世界卫生日,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而具有了更加特殊的意义。在这场没有硝烟却在真实上演生死较量的战“疫”,我们不仅看到了全体中华儿女的团结一心,更真切地感受到那些身披白衣战袍,挺身而出的医务工作者们,他们逆风而行,用血肉之躯为我们筑起了守护生命的“钢铁长城”。
●援鄂医疗队七成都是护士,90后、95后的年轻人比较多,他们很好地践行了南丁格尔精神。
●护士工作量特别大,承担了专业护理、生活护理甚至琐碎的工作,真的很辛苦。
●相较于身体护理,护士更大的作用在于心理抚慰。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整体护理。
●要给护士更多培训机会,对护理相关项目进行投资,提高护士薪酬待遇。

此次驰援湖北、武汉的医疗队中,护理人员有多少?调派的原则是什么?
这一次,护士们很好地践行了南丁格尔精神,前线的护士都是南丁格尔,很优秀。具体到驰援人员,地方队伍共343支,38632人,其中护理人员为26530人。也就是说,驰援队伍中近七成是护士。
一开始病人量比较少,派出的护士也就相对少,以专科护士为主,比如负责床旁血滤治疗的护士等。那时候,驰援队伍中,一批有几十人的,也有几百人的。同时,因为当时方舱医院未建,而定点医院护理人员最缺,所以驰援的专科护士都派往了定点医院。
有个日子,我印象特别深。1月27日,受习近平总书记委托,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克强总理来到武汉,考察指导疫情防控工作,看望慰问患者和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也就是那一天,我们接到任务,要派800名重症专科护士前往武汉。
后来,方舱医院建好了,轻症和重症病人分开。同时,开始整建制组建医疗队。从那时起,护士基本就没有单独派过。
人员到了之后,会根据不同的岗位匹配不同的人力资源。比如重症护理中,基本是专科护士。而方舱医院的轻症患者居多,提供护理服务的主要是通科护士。
此次驰援的护理队伍还有一个显著特点,90后、95后的年轻人比较多,很多支援医院还派来了男护士。
在这场抗击病毒的人民战疫中,没有旁观者,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坚守诠释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每一点微光都在汇聚爱的力量,凝聚必胜的信心。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要致敬那些在抗疫一线与病毒作斗争的白衣战士,谢谢您用大爱为祖国母亲驱毒疗伤,用生命守护生命;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还要点赞那些身边的榜样,谢谢您用责任与担当兑现对健康的承诺。
在这场防控疫情的战斗中,我校校医院的医护人员恪守职责,全力以赴,担当起守护全校师生及社区居民生命健康的职责,成为杜绝病毒传播的坚实防线。

第71个世界卫生日
疫情催生新卫生习惯
疫情考验的不仅是应急救助能力和医疗水平是否过硬,还考验公众卫生习惯与公共卫生水平能否过关。在这样的形势下,人们对大力开展的爱国卫生运动有了新的感悟。
“勤洗手、戴口罩、常通风”“不随地吐痰、不乱倒垃圾,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袖遮掩口鼻”“推广分餐公筷,拒食野生动物”……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对人们的卫生健康意识产生深远影响。
从单一的体魄强健到关注心理健康,越来越多的人主动选择通过运动、“诗与远方”以及接受心理咨询等方式缓解内心压力;从“疾病治疗”到“健康管理”,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定期体检,注重通过运动疗法、中医药等多种措施将健康管理关口前移;从大概念的少油少盐到精确控制每天摄入、消耗的卡路里,更多民众开始对体重“斤斤计较”,与高糖高油“说再见”......
对于食用野生动物,我们“再也不会无动于衷”;当围桌合餐使用公筷公勺成为一种自觉、当随地吐痰行为被大家厌弃……越来越良好的卫生习惯必将护佑我们健康平安。
文明的成果来之不易,如新冠肺炎疫情这般向全人类发起的挑战,未来或有增无减。我们希望用“和”的文化智慧,书写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