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校地合作,禁毒工作凸显巾帼力量

作者:陈瑶 审核:陈丹 梁涛 时间:2024-01-20 点击数:

(转自《湖南禁毒》文章)在益阳职业技术学院,有一支“全国巾帼文明岗”团队,她们铸魂育人培英才、扎根岗位做贡献。在获得全国荣誉后,这支团队更多的开始思考学校禁毒工作的开展如何发挥专业所长走出校园、服务社会,协助社区禁毒工作的同时反推学校禁毒教育工作,于是,在团队中选聘具有多年学生工作经验和心理学专业背景的老师组建一支戒毒(康复)心理咨询师团队成了一件一拍即合的事情。

2020年6月,在资阳区禁毒协会的大力支持下和张定援会长的具体指导下,益阳职业技术学院由分管校领导吴自力牵头,组建了一支由1名副处长、3名副院长、3名副教授、2名心理骨干教师组成的社区戒毒(康复)心理咨询师队伍,每人对接资阳区一个乡镇街道,积极投入社区戒毒工作,为戒毒(康复)人员提供心理咨询,帮助他们戒除毒瘾、治疗康复、早日回归社会。“专业力量显身上 社区戒毒有作为”“心理辅导让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回归健康生活”“皮惠林:愿以我心之暖,陪戒毒(康复)人员走过生命寒冬”……学习强国、湖南禁毒微信公众号、益阳日报等媒体纷纷报道了她们的感人事迹。

随着该项工作的推进,志愿服务队伍也在不断地壮大,工作成效也不断凸显。“校地合作,共筑禁毒防线”精品项目获评“2021年益阳市优秀志愿服务项目”。

扎实专业,当好吸毒者的人生“摆渡人”

隔行如隔山,进行戒毒人员的心理咨询,志愿者所了解的那些毒品及毒品预防的知识显然是不够的。利用工作之余,志愿服务团队分工协作,收集研究学习资料,向禁毒专业人士学习,与其他禁毒志愿者交流经验,通过各个途径尽可能多地了解禁毒知识和戒毒康复人员的心理特征,共同探讨心理咨询策略和矫正方法。在工作群里,大家常常深夜还在分享成功案例或者探讨相关问题。团队协作的方式,专业知识的普及,各级禁毒办的鼎力支持给了大家更多的底气和信心面对戒毒康复人员。

谈到在咨询服务过程中接触到的第一个案例,志愿者蒋亚嫦满怀惋惜,“这是一名50多岁的女性戒毒人员,因为多种严重的慢性疾病缠身,在当时交往对象的蛊惑下利用吸毒方式缓解身体病痛,然而最终这种方式带给她的只是毒瘾发作的痛苦,每况愈下的身体,更加窘迫的生活。”通过交流得知她当时居住在停水停电的拆迁房里,靠吃免费的斋饭度日。了解到这些情况蒋亚嫦一边通过心理咨询帮助她重建自我、增加对抗生活不幸与艰难的信心,一边主动和所在街道对接、积极为她争取政策帮扶、并在学校党员中寻求结对帮扶。

“那时,想得特别简单,我平时分管学生工作,与学生打交道多,具有很强的沟通能力,特别擅长给问题学生做思想工作。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从不轻言放弃,想尽办法走入他们内心深处,引导教育好。想想做戒毒(康复)人员的心理工作应该是同一个道理,只要耐得烦,没有攻克不了的难题。”

真正面对这些戒毒(康复)人员,志愿者皮惠林才发现,事情比她想象的要困难得多。有的,破罐子破摔,连家人都认为“烂泥子糊不上墙”;还有的,对社会抱着仇视心理,思想、情绪极难控制。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皮惠林下定决心要通过自学考取心理咨询师证。年纪大了,记忆力减退,平时工作又忙,只能挤占自己的休息时间。可她不言苦,除了看书,还购买了网课。即使这样,考试也不是一帆风顺。2020年第一次没过,2021年,重来。“那一年,女儿恰好参加高考,我经常和女儿学习到深夜。我跟女儿开玩笑,妈妈陪她同赴考场……”

用爱沟通,助吸毒者回归社会

根据安排,皮惠林除了做好学校的学生禁毒宣传工作外,她还负责资阳区沙头镇戒毒(康复)人员心理咨询工作。她工作开展得十分扎实,经常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了解这些人员的心理动态,问询生活中存在的一些实际困难,然后第一时间反馈给当地禁毒办,从而为戒毒(康复)人员的追踪管理提供了最翔实的一手资料。2021年4月、8月,她还创新活动形式,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两次组织自己系部的8名党员和辅导员,前往所对接的资阳区沙头镇,重点对戒毒(康复)人员陈某等作心理辅导。她把毒品的危害性、戒毒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自制自律消除毒瘾的方式方法,详细讲给他听。随后,她又根据其目前的家庭情况、就业情况等,还找到当地政府帮他解决了一些实际困难。

2022年1月21日,天寒地冻,皮惠林带着上大学的女儿,再次前往沙头镇为戒毒(康复)人员开展春节心理咨询服务。原计划到场是11人,实际前来现场的只有6名。“春节本是团圆喜庆的日子,一些人却因吸毒导致家庭破裂,日子过得不成样子,总觉得抬不起头来,他们选择了逃避。做好他们的心理疏导工作,尤为重要。”通过与戒毒(康复)人员的谈心,皮惠林了解了他们的自身经历,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她又多次告诫他们要充分认识吸食毒品对家庭对社会造成的巨大危害。听说这中间有人已经戒毒一年多了,没有再复吸。她打心眼里为之高兴,鼓励他们:“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她承诺,自己会一直陪伴着他们,走过这段最艰难的日子。原定半天的咨询时间,一直持续到了下午两点多钟。随后,皮惠林还组织开展了吸毒与艾滋病防治知识宣讲,带领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庄严宣誓,自觉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皮惠林坦言,自己所对接的沙头镇,距离学校、家里都比较远,做禁毒志愿工作,来去不是很方便,但丈夫对她这份“工作”很是支持。特别是天寒地冻的时候,都是车接车送。女儿也为妈妈感到骄傲,她把陪同母亲做心理咨询活动,当作最好的社会实践,有时还会邀请自己的大学同学一起参加。“做一名禁毒志愿者,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帮助戒毒(康复)对象找回自信和对生活的热爱,是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我想我会一直坚持下去。”皮惠琳话语坚定,掷地有声。

在汽车路街道心理辅导活动室的墙上贴着“用心服务、 用爱沟通”,负责该社区的罗徽、肖晶便是如此践行着。“在你面前的空白纸张上画一幅画,至少包含房、树、人。”志愿者肖晶老师用房树人心理绘画技术引导来访者打开心扉,增加对自我的认识。“写下你觉得生命中最珍贵的五样东西,因为不得已的原因,你必须一件件舍弃。”“当你用笔划掉一样的那一刻,你是不是感受到痛苦?”心理辅导活动让社区戒毒康复人员意识到了亲情的重要。“为什么戒了毒,找工作还是那么难?”“戒毒人员回归后难以融入社会,应该怎么办?”通过心理咨询,深入了解戒毒康复人员的吸毒经历、生活困难和心理需求,针对大家普遍关心的回归社会话题,肖晶结合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帮扶措施进行了详细解答。汽车路街道吸毒人员罗某表示,三年的心理辅导让我化解焦虑情绪,转变消极思想,树立自信心,以积极的心态应对困难、接纳自我,积极融入家庭,感谢政府帮我回归社会找到了工作。资阳区禁毒协会汽东路街道分会赵杏初会长介绍,近三年来,该社区高度重视戒毒人员心理矫治工作,通过校地合作心理咨询活动,以改善戒毒人员不良心理为重点,以创新心理矫治方式方法为突破,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根本,多措并举、持续发力,努力帮助戒毒人员戒断“心瘾”,戒毒人员心理矫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赋能教育,走出社会化禁毒新路子

资阳区禁毒协会也时刻关注着这支队伍的暖心举动,2021年春节刚刚过完,张定援会长就倡议举办了心理咨询助推社区戒毒座谈会。座谈会上,蒋亚嫦、孟慧、刘艳、皮惠林等9位同志结合各自在服务社区针对戒毒(康复)人员开展心理咨询的实际情况,交流工作经验、提出工作建议、为将来更好地开展工作献计献策。吴自力副校长从加强理论研究、注重成果提炼,增加多方联动、完善社会支持,建立咨询工作档案、实现精准帮扶,举一反三、反哺学校禁毒教育,总结归纳、挖掘典型案例等五个方面提出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建设性意见。益阳市禁毒协会会长曾立坤应邀参加了此次会议,充分肯定了学校为社区禁毒工作所做的努力,并高度评价高校对接社区提供志愿心理咨询这一做法极具创新性,“从高校校园走向乡镇、社区,以敬业奉献关爱戒毒人员,益阳职业技术学院的心理咨询师们走出了社会化禁毒的新路子。”他勉励大家今后的禁毒工作中能做到开心服务、贴心沟通、初心坚守。

积累了经验,取得了成效,获得了肯定,大家更有干劲了,规范咨询人员个人档案,交流成功案例,撰写研究报告......座谈会后,志愿咨询服务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谈到志愿服务的收获,志愿者谢望舒这样说道,“我深知只有人人拒毒,毒品才没有生存的空间。在校园里,我积极配合学校禁毒工作,开展禁毒知识竞赛,组织学生拍摄禁毒微视频,接待每年上万次校内外人员参观学校禁毒防艾教育馆,开展禁毒主题班会,师生创新方式,扎实开展毒品预防宣传教育。在志愿工作中积累的案例、感受、经验、知识等让我在开展工作时更加思路清晰,提升实效。”

正是面对面接触到因为毒品导致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案例,见过那些悔不当初的戒毒人员,志愿者们愈发觉得肩上的担子有多重。同时,大家也看到了那些在戒毒过程中坚决抵制毒品诱惑的顽强心灵,毒品戒断固然是个不容易的过程,但与他们并肩作战,逐渐远离被毒品侵害的生活,这个过程让志愿者们更加感受到禁毒志愿者工作的意义,更加体会到生命中最伟大的光辉不在于永不坠落,而是坠落后总能再度升起。

对于禁毒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禁毒工作事关国家安危、民族兴衰、人民福祉,毒品一日不除,禁毒斗争就一日不能松懈。”在禁毒的战线上,禁毒工作者们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和汗水,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奉献,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服务戒毒人员及家属,在禁毒的后方以更坚定的决心、更扎实的工作竭尽所能,做戒毒人员的心灵引路人,做禁毒长城上的可靠基石,是这个团队所有成员共同的心愿和要长期坚守的初心!

版权所有©益阳职业技术学院  湘ICP备09025336号
地址:益阳市迎风桥镇
招生咨询热线:0737-4624888 4625888 

技术支持:信息中心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