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加强对我省高等职业教育工作的宏观管理,保证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努力办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就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制订提出如下意见:
一、培养目标、修业年限与基本要求
1、培养目标与修业年限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很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任务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招收高中阶段教育毕业生或同等学历者。
2、基本要求
毕业生要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创业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全的体魄。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的基本技能,具备较快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
二、制订教学计划的基本原则
1.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制订教学计划要广泛开展社会调查,注重分析和研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特别要关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本专业领域技术的发展趋热,努力使教学计划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同时,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妥善处理好社会需求与教学工作的关系;处理好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多变性与教学工作相对稳定性的关系。
2.坚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制订教学计划必须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正确处理好德育与智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者之间的关系。要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教学工作的整体优化,切实保证培养目标的实际。
3.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
要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制订专业教学计划。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应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4.加强实践能力培养
制订教学计划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将能力培养贯穿教学全过程,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训、实践的时间和内容,实训课程可单独设置,以使学生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
5.贯彻产教结合思想
产教结合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基本途径。教学计划的制订和实施过程应主动争取修正事业单位参与,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有条件的学校应与修正事业单位共同制订和实施教学计划。教学计划中的各个教学环节既要符合教学规律,又要根据修正事业单位的实际工作特点妥善安排。
6.从实际出发,突出特点
在遵循上述原则基础上,各校可以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自主制订教学计划,积极探索多校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办出特色,即使在同一学校的同一专业,也可根据生源情况的不同,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鼓励实行以学生制为重点的弹性教学制度,允许学生选择课程和分阶段完成学业。
三、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课程体系由两类三块构成,两类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三块为公共课、专业理论课、实践课。
公共课主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文件和身心素质,教学内容注意与专业课教学相结合。
专业理论课要培养学生装的专门职业素质,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就业岗位的需要,专业知识可适当拓宽。
实践课包括实验课、实习、实训、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论文)等,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实践能力。教学内容结合生产实际,设置必要的实践项目。
选修课应根据各地实际和各专业技术发展要求列出多门课程以供选择,一般选修课总课时为理论授课总课时的10%左右。
四、教学计划的基本构成与时间安排
1.基本内容
(1)招生对象;
(2)专业的具体培养目标;
(3)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4)修业年限;
(5)课程设置及时间分配;
(6)教学进程表;
(7)必要的课程内容及其它情况简要说明等;
(8)学生制计划应有毕业总学分、课程学分分配表及相应说明等。
2.时间
(1)每学年分为两个学期。每学期授课按20周左右计,每周周课时数一般不超过24学时,学校可据此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酌情调整。
(2)公共课、专业理论课和实践课三类课的课时比例一般为:三年制高职工、农、医类专业2.5:3.5:4;方科类专业3.5:4.5:2;艺术类专业3.5:2:4.5。
(3)各专业均必须开庙英语和计算机课程,并达到大学英语三级和大学计算机(非计算机类)二级教学要求,学生毕业时应进行合格考试,凡已通过大学英语和计算机相应等级考试的学生可免试。
五、教学计划的制订与审批
省教育厅负责制定全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和重点专业的指导性教学计划。学校应按省教育厅制定的意见和指导性教学计划,编制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经学校专业委员会论证通过后实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