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规范我院教学系统制订专业教学计划的工作,依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和湖南省教育厅《关于深化职业教育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扩大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的意见》(湘教发[2004]104号)的精神,特制订本意见。
一、教学计划的构成
教学计划的内容应当包括:
(1)招生对象、学制、修业年限;
(2)专业的具体培养目标;
(3)主要职业面向;
(4)人才培养规格要求、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5)课程设置及其主要内容;
(6)职业主干课程及其主要内容;
(7)教学进程表;
(8)必要的说明。
二、课程结构及学时比例
高等或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由必修课和选修课组成,必修课程由公共课、职业基础课、职业技术课三块组成,原则上各块均可包括理论课和实践课两部分。必修课占总学时的90%左右,其中公共课构占25%左右;职业基础课与职业技术课约占65%左右;选修课占总学时的10%左右。
专业理论学时,一般宜控制在职业基础课和职业技术课总学时的50-60%之间;专业实践课学时一般应控制在职业基础课和职业技术课总学时的40-50%之间。
三、总学时与周学时
三年制高职专业的课内总学时一般以1600-1800学时为宜,实践教学一般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40%;二年制高职专业的课内总学时一般 以1100-1200学时为宜,实践教学一般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30%;五年制高职专业的课内总学时一般以3200-3600学时为宜,实践教学一般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40%。
三年制中专专业的课内总学时一般以2000-2200学时为宜,实践教学一般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40%。
各学期的实际教学时间一般为16周左右,高职各专业周学时一般为20-24节,中专各专业周学时一般为26-28节。
四、公共课学时安排
课程名称
| 五年制高职
| 三年制高职
| 二年制高职
| 三年制中职
| 学期数
| 周学时
| 学期数
| 周学时
| 学期数
| 周学时
| 学期数
| 周学时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1
| 2
| 1
| 2
| 1
|
| 1
| 2
| 毛泽东思想概论
| 1
| 2
| 1
| 2
|
|
|
|
| 邓小平理论
| 1
| 2
| 1
| 2
| 1
|
| 1
| 2
| 法律基础与道德修养
| 1
| 4
| 1
| 2
| 1
|
| 1
| 4
| 就业指导
| 1
| 2
| 1
| 2
| 1
|
| 1
| 2
| 英语
| 4
| 4
| 2
| 4
| 1-2
|
| 1-2
| 4
| 计算机基础
| 2
| 4
| 2
| 4
| 2
|
| 2
| 4
| 语文(应用文)
| 2
| 4
| 1
| 4
| 根据专业特点选择
| 2
| 4
| 数学
| 2
| 4
| 1
| 4
| 根据专业特点选择
| 1-2
| 4
| 体育
| 4
| 2
| 2
| 2
| 2
| 2
| 2
| 2
|
“计算机基础”课程列入职业基础课计算学时比例。
“语文”、“数学”、“英语”、“就业指导”等课程根据专业特点,可适当压缩开课期数和周学时。
五、专业课程计划编制要求
各系可根据市场就业需求编制专业课程计划,自主决定专业课课程内容和授课形式,主要应遵循下述原则:
1.以就业学导向的原则
编制专业教学计划,要广泛开展社会调查,适应就业市场的变化,关注本专业领域技术发展和职业岗位的变化,建立以职业岗位为本位的教学体系,按照就业岗位要求调整人才培养规格,按企业技术标准和职业资格认证要求高速教学内容,依据岗位能力特点设计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
2.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
以职业能力为本位设计教学环节、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强化职业能力培养。专业实训,高职教育不少于半年,中职教育应为半年至一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