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职业技术学院
教学改革工作方案
教学质量的好坏是决定学院前途和命运的关键,为了突出教学工作这个中心,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办出我院职业教育教学的特色,特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指导思想: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和素质教育,以培养实用人才为中心,坚持教学、应用科研、科技推广和产业开发相结合;以质量为核心,坚持规模、质量、效益相统一,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输送具有较高素质的应用性人才。
目标:课程设置综合化,教学实习常规化,人才培养职业化。
二、教学改革的具体工作
我院成立以来教学改革和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我院教育的现状不能适应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级专门人才的需要。在教育教学领域,高职教育的理念尚未形成,培养模式相对滞后,教学工作存在着片面强调学科体系和知识灌输,与生产和生活实际联系不紧密,对知识应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重视不够,实践和专业技能训练比较薄弱等问题,难以使学生形成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这些问题制约了我院教育教学的健康发展,影响了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因此,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是学院面临的紧迫任务。
(一)加强对教学改革工作的领导,重视教学研究和教学投入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是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学院行政必须加强领导,建立符合市场经济需要的工作推动机制,制定政策和采取有力措施,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建立和完善教育教学制度,切实加强教学质量评估检查,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学院行政部门应当组织力量,在人才需求分析、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专业建设与评估标准、教学内容和专业师资培训方面发挥作用。要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教学研究机构,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人员,保证教研经费。要充分发挥研究机构在教学研究、教学管理、教学指导、教育评价、师资培训和组织开展教学改革实验等方面的作用,使教研机构真正成为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和教学业务指导中心。教学研究要从我国实际出发,把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解决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积极推广教学改革成果。
学院今年投入600多万改善了教学条件,为教研教改提供了有利条件。但还要加大对实验实训基地的投入,建立与所设专业相适应的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要建立机电专业的实习工厂和各种专业机房;要添置一定的图书资料,完成电子阅览室的建设,为教师进行科研、学生撰写论文提供平台。
(二)科学合理的设置专业,明确专业培养目标,探索和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教学体系
1、专业设置符合市场需求,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目前学院开设了18个专业,其中高职专业15个。学院要建立和完善由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对所设专业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确保毕业生有明确的就业岗位和就业去向,确保学院所开设的每个专业能招得进、管得住、教得好、推得出。。各系要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适时调整专业培养方案,适时申报新增专业,保证毕业生有较强的市场适应性和岗位针对性。
2、改革课程设置,整合教学内容,形成以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
目前,学院的课程结构是传统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模式,不适应职业教育的特点。因此,新制定的专业教学计划必须与职业岗位相适应,符合教育教学规律,根据行业企业标准调整原有的课程结构,整合教学内容,将传统的课程结构模式转变为职业公共课——职业基础课——职业技术(实践)课——职业选修课的模式。并将多门课程内容按“适应专业,够需够用”的原则整合成一门或几门课程,按内容分别由不同的教师任教。要重视职业基础课和职业实训课程的开设,突出技术为核心、能力为本位的特点,以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岗位要求为质量考核标准,主体专业形成以职业岗位作业流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块,实行模块式教学,专业技能分模块训练和考核,逐项过关,使学生真正学有所长,学有所专。公共基础课的开设,要结合专业特点。将传统开设的语文、数学等课程改为适应专业特点和要求的专业数学、语文、英语等。如财经类专业的经济数学、财经应用文写作、经济英语等。
2006年学院要启动院级精品课程建设,建立学院的精品课程体系,力争在明年能建设5门左右的院级精品课程,并争取申报1-2门省级精品课程,学院要积极支持精品课程建设,给予一定的建设资金,并对精品课程建设的人员给予精神和物资奖励。
3、规范教材征订,开发校本教材
根据学院教材现状,存在教材内容偏多,要求偏高,难度过大,在课程内容上片面追求完整、系统化,与我院学生的基础不相适应。学院要借评估的东风,组织修订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规范教材征订,大胆改革教材内容,组织教师编写适合本校使用的专业课校本教材,建立有大纲、有教材、有电子教案、有技能考核项目和有梯度的试题库的立体化教材体系。
根据各系上报材料,今明两年,经贸系、计算机系、机电系各计划自编 2 门教材,基础课部、生物系各计划自编 1 门教材。各系要扎扎实实组织好教材编写工作,认真完成全院自编教材 8 部的任务。
4、积极探索符合职业教育特点和规律的教学方法
高等职业教育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其教学方法必须符合课程体系职业性的特点和要求,必须适应专业技能的培养要求。教学上应改变传统的“讲稿+粉笔+黑板”的填鸭式灌输教学模式,采取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方式,借助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运用教学课件等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专业教学方法符合“教、学、做合一”的原则,根据专业特点采用目标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教学方法,突出现场教学,高度重视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和课时,实践课课时数,理工类、文科类专业分别不低于专业课课时数的50%、30%。要制定完善的包括教学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实习等环节的实践教学方案,保证学生实习岗位与所学专业对口,高职专业毕业生要有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各系要组织大专生毕业论文答辩,不合格者不能毕业。
5、逐步推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推进考试方法的改革
从2006级开始要在三年制高职学生中试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大学生自己学习的能力。同时适当开设学生感兴趣的选修课等。
对所有专业课程制定达标要求和考核标准,考试从单一的卷面考试变为全方位的立体性考试体系。对部分课程实行教考分离,将学校考试与社会性考试相结合,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将职业资格证书与学生的毕业证书发放挂钩,将学生考核成绩作为教师评优和津贴发放的重要依据。以此推动“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
(三)加大力度,建设好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1、建立健全教师管理机制。学院要实行全员聘任制,教师实行动态管理,形成优胜劣汰的教师管理制度,建立并实行与绩效挂钩的、明显向一线教师倾斜的教职工分配制度。
2、加强专业带头人的评审工作。15个高职专业要按学院专业带头人评审标准评审专业带头人,使专业带头人在专业设置、专业教学计划制定、教研教改、校本教材开发、应用技术推广和研究方面起到带头和把关的作用。
3、制定并实施教师培训计划。各系部要制定并实施“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方案,建立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培训专业课教师的机制,以专业技能模块为内容,将教师送到企业或培训基地学习,要保证每年有一定比例的专业课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参加专业实践。制定并实施教师学历提升方案,鼓励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鼓励教师参加各种社会考试,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学历未达规定要求的教师要全部参加学历提升教育,并与所任教专业对口。
4、建立一支与学院办学规模相适应的相对稳定的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要按照《湖南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基本要求》确保专任教师的比例,通过培训使“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比例不低于50%,外聘教师占专任课教师的比例达22%左右。制定外聘教师管理办法,规定外聘教师的任教资格必须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对审查合格的外聘教师发放聘书,对其教学质量进行评价,不胜任的要予以辞退。
(四)教、产、研相结合,进一步突出职业院校办学特色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级应用性人才,教、产、研相结合,既可以启动学校的教学与科研,也能使学生在校园里接触到最新的行业技术,学到实实在在的本领。
系部要根据专业特色,创办相关实体,如机电系可建立家电维修中心、驾校等实体。生物系可建立养殖基地、园艺花卉中心,计算机系可建立软件开发和计算机短期培训中心等,通过实体,使学生从“做”中学,既提升学院的办学水准,又扩大学院的美誉度。
学院要努力扩大联合办学企业的范围,特别是要注重与有影响的知名企业的合作,要争取在2007年招收的新生中开办1-2个订单式专业班级。
益阳职业技术学院
2006年12月2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