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课程设置
本专业有公共基础课程、公共选修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及专业(群)选修课程等6类课程,总共63门课,2996学时,157学分。
1.公共基础课程
主要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心理健康教育、大学体育、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大学语文、高等数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入学教育、安全教育、劳动教育与实践等15门课程,共39.5学分。其中高等数学根据专业素养需求可选择性开设。
2.公共选修课程
主要有美育课程、音乐课程、信息技术、信息检索、大学英语、创新创业教育、综合素质主题活动、有效沟通技巧、现代商务礼仪、创新思维训练、创业人生、魅力科学、人工智能与信息社会、企业绿色管理、个人理财规划、应用文写作、演讲与口才、物理与人类生活、生态文明等课程,共选修19学分。
3.专业基础课程
主要有汽车文化、汽车构造、汽车营销基础、商务礼仪等4门课程,共11学分。
4.专业核心课程
主要有汽车性能与商务评价、汽车顾问式销售、汽车售后服务、汽车保险与理赔、二手车鉴定与评估、汽车营销策划等6门课程,共26.5学分。
5.专业拓展课程
主要有汽车配件营销与管理、汽车电子商务、服务信息与车辆操作模块、整车销售模块、汽车维修业务接待模块、汽车配件管理模块等6门课程,共20学分。
6.专业(群)选修课程
主要有消费者心理学、商务沟通与谈判、新能源汽车概论、DMS系统操作、汽车美容与装饰等5门课程,10学分。
(三)课程描述
1.公共基础课程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本课程共48学时,第1学期开设。
课程目标: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理解和掌握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自信。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时代新人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人生的青春之问、坚定理想信念、弘扬中国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等内容。
教学要求:采用“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采取案例教学、任务驱动等方法组织教学。
考核评价:平时成绩占40%(含考勤、作业等),过程考核占20%(含实践、课堂表现等),期末考核占40%。
(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本课程共64学时,第2学期开设。
课程目标: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解和掌握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理论和基本方略,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自信。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内容。
教学要求:采用“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采取案例教学、问题导向等方法组织教学。
考核评价:平时成绩占40%(含考勤、作业等),过程考核占20%(含实践、课堂表现等),期末考核占40%。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本课程共24学时,第1学期开设。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理解和掌握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国文化精神,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以理性的态度和务实的精神去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实现文化创新;践行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提高人文素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中国传统文化概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论语》诵读、中国古代宗教思想、中华传统美德、中国文学发展史、经典诗词诵读、中国传统节日、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等内容。
教学要求:采用“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采取案例教学、任务驱动等方法组织教学。教学资源有职教云自建课程资源、自编教材及网络中与课程相关的视频。
考核评价:平时成绩占40%(含考勤、作业等),过程考核占20%(含实践、课堂表现等),期末考核占40%。
(4)大学语文
本课程共24学时,第2学期开设。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增强职业意识,培育劳动精神,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引导学生树立劳动光荣的职业理想。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诗经、唐诗、宋词、散文、小说、戏剧等的名篇鉴赏,语言口语表达,日常文体的写作技能等内容。
教学要求:采用“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采取案例教学、任务驱动等方法组织教学。教学资源有纸质资源、数字化资源、生活资源和地域特色资源。
考核评价:平时成绩占40%(含考勤、作业等),过程考核占20%(含实践、课堂表现等),期末考核占40%。
(5)大学体育
本课程共96学时,第1-4学期开设。
课程目标: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与年龄相适应的体能和基本身体活动能力,具有一定的运动技能和经验,具有学习和从事适宜运动的能力;掌握1-2项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科学的进行健身活动,安排个人锻炼计划;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具有学习和参加适宜人体运动的能力。
教学内容:主要内容包括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田径、武术、健身操等。
教学要求:按照“教学练导”、以“练”为主的教学方法,由重教向重学方向转变,注重“学练”与“教导”的结合,并通过“以考促练”以及组织教学比赛和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来达到课程目的。理论教学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考核评价:平时成绩占40%(含考勤、作业等),过程考核占20%(含实践、课堂表现等),期末考核占40%。
(6)大学英语
本课程共48学时,第1-2学期开设。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爱国意识和国际视野,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为学生的职业生涯、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教学内容:听与说 、精读课文和泛读课文、阅读技能实践、写作实践 、翻译实践。
教学要求:采用“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采取情境教学、任务驱动等方法组织教学。
考核评价:平时成绩占40%(含考勤、作业等),过程考核占20%(含实践、课堂表现等),期末考核占40%。
(7)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
本课程共148学时,第1学期开设。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有关军事理论常识,培养学生的军事素养和军事基本技能,树立和平与发展的意识。增强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和忧患危机意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提高学生综合国防素质。增强组织纪律观念,培养学生令行禁止、团结奋进、顽强拼搏的过硬作风。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爱国主义、军事基本技能训练等内容。
教学要求:军事理论知识采用线上学习结合专题讨讲座形式进行。军事技能采用场地训练结合模拟训练方式进行,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学生按要求参加全程军训,采用“过程考核+集体操练考核”的方式评定成绩。
(8)信息技术
本课程共48学时,第2学期开设。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必备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信息处理能力,具有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应用信息技术学习的能力,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信息道德及信息安全准则,培养学生成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基础、网络基础应用与信息安全、图文编辑、数据处理、演示文稿制作等内容。
教学要求:教师应选择生产、生活中的典型案例,采用“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采取情境教学、任务驱动等方法组织教学。
考核评价:采用“过程考核”的方式评定成绩。
2.专业基础课程
(1)汽车文化
本课程共48学时,第1学期开设。
课程目标:
①知识目标:了解汽车的诞生与发展;了解世界经典名车;认识世界著名汽车公司车标;了解汽车的分类、总体构造和汽车相关知识;了解汽车运动;了解中国汽车发展历程;了解汽车科技与汽车未来;了解汽车的发展历程,正确理解多种多样的汽车文化现象。
②素质目标: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团队协作精神;具有安全和社会责任意识;具有组织协调能力和执行计划能力;具有较强的信息搜集能力。
③能力目标:能够自主制定工作计划;具备汽车文化相关知识;能通过各种媒体查找资源,具备较强的信息检索能力;能进行自主学习,掌握新知识、新技能。
主要内容:汽车设计文化:汽车的诞生,汽车的外形与颜色,汽车的未来;汽车品牌文化:欧洲车系,美洲车系,日韩车系,中国车系;汽车主题文化:汽车赛事,汽车展览会,汽车俱乐部,汽车博物馆。
教学要求: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采取案例教学、任务驱动等方法组织教学。教学资源有纸质资源、数字化资源、生活资源。
考核评价:平时成绩占40%(含考勤、作业等),过程考核占20%(含实践、课堂表现等),期末考核占40%。
(2)汽车构造
本课程共48学时,第1学期开设。
课程目标:.
① 知识目标:能与客户进行有效沟通,了解客户要求和车辆问题,有效处理客户异议;能查阅维修手册或相关专业网站,收集诊断和检修故障所必须的信息,包括汽车的基本结构组成、功能,拆装和检修一般发动机的安全作业规范, 环保要求;团队小组合作,实施诊断、检修保养作业计划;正确使用故障诊断、检修常用工具或设备;正确执行操作规范和安全规章.
②素质目标: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团队协作精神;具有安全和社会责任意识;具有组织协调能力和执行计划能力;具有较强的信息搜集能力。
③能力目标:能够自主制定工作计划;具备汽车周遭相关知识;能通过各种媒体查找资源,具备较强的信息检索能力;能进行自主学习,掌握新知识、新技能。
主要内容:汽车发动机认知,包括两大机构和五大系统的结构、作用及工作原理;汽车底盘认知,包括传动系统、行驶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的结构、作用及工作原理;汽车电器设备的认知、操作与调整。
教学要求:采用“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采取情境教学、任务驱动等方法组织教学。
考核评价:平时成绩占40%(含考勤、作业等),过程考核占20%(含实践、课堂表现等),期末考核占40%。
(3)汽车营销基础
本课程共48学时,第1学期开设。
课程目标:
①知识目标:了解汽车市场营销观念、研究方法,熟悉顾客价值、关系营销、汽车服务市场营销等基本理论;掌握汽车市场营销的基本方法、顾客价值和顾客满意的内涵及其测度、顾客赢利率分析的基本方法、市场营销资源分配的基本方法和技术、营销调研的方法等;基本掌握汽车市场营销环境的基本内容、市场细分方法;掌握售前广告策划技能,具有汽车市场营销策划的初步能力,能用细分方法确定目标市场、进行产品服务和定位;掌握汽车及配件市场营销技巧以及具有汽车售后服务技能及危机处理能力;掌握售授相关服务(信贷、牌照、保险)技能。
②素质目标: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和工作建构能力;养成良好的工作责任心和诚实守信的工作作风;具备独立工作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安全环保、文明工作、服务意识强。
③能力目标: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具备良好的自学能力和职业发展的潜力。
主要内容:汽车消费市场分析的相关知识;我国汽车产品主要消费客户的行为特征,各主要消费客户群的购买行为及购买行为分析;汽车市场信息及信息系统,汽车市场营销市场调研的内容、步骤、方法和技巧,汽车市场预测概念、程序和方法;汽车市场营销组合的概念与策略,汽车市场营销产品组合策略,汽车市场营销价格策略,汽车市场营销分销策略,汽车市场营销促销策略;汽车市场营销实务等。
教学要求: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采取案例教学、任务驱动等方法组织教学。教学资源有纸质资源、数字化资源、生活资源。
考核评价:平时成绩占40%(含考勤、作业等),过程考核占20%(含实践、课堂表现等),期末考核占40%。
(4)商务礼仪
本课程共28学时,第2学期开设。
课程目标:
①知识目标:能够进行服务人员的角色定位;了解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基本素质;能根据具体场合设计自己的仪容和仪表;能够使自己的行为举止优雅得体,符合服务礼仪规范;恰当地介绍自己和与人交谈;其他符合服务礼仪的各种规范。
②素质目标: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具备职业形象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组织能力、应变能力;具备良好的自学能力和职业发展的潜力。
③能力目标:能够自主制定工作计划;具备汽车文化相关知识;能通过各种媒体查找资源,具备较强的信息检索能力;能进行自主学习,掌握新知识、新技能。
主要内容:树立礼仪服务意识;个人形象与职业形象塑造:仪表礼仪、修饰礼仪、仪态礼仪、表情礼仪;社交礼仪规范:见面礼仪、接待礼仪、电话服务礼仪、宴请礼仪、迎送礼仪;4S店服务礼仪:门厅迎送服务礼仪、前台接待服务礼仪、问询服务礼仪、结账服务礼仪;谈判礼仪:布置主题会桌、策划商务会议工作流程、应急处理等。
教学要求:采用“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采取情境教学、任务驱动等方法组织教学。
考核评价:平时成绩占40%(含考勤、作业等),过程考核占20%(含实践、课堂表现等),期末考核占40%。
3.专业核心课程
(1)汽车性能与商务评价
本课程共56学时,第2学期开设。
课程目标:
①知识目标:掌握汽车销售岗位所需要的车型评价能力;了解熟知汽车性能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以及汽车选购的相关知识;掌握有关汽车性能评价的参数、指标以及评价方法;掌握对汽车市场主要车型的熟知能力和对车型的综合评价能力。
②素质目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规范意识能力;人际交往、沟通、团队协作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挫折的能力;综合运用、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
③能力目标:课堂内容的学以致用的能力;制定工作计划、独立决策和实施的能力;运用多方资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细致、严谨、规范的作风;准确的自我评价能力和接受他人评价的能力;信息收集、筛选、处理和利用能力;学习与创新能力。
主要内容:汽车基础知识概述、汽车发动机综合性能评价、汽车动力性能评价、汽车安全性能评价、汽车经济性能评价、汽车操控性能评价、汽车舒适性能评价、汽车通过性能评价、竞争车型综合性能比较评价、汽车选购基本常识。
教学要求:采用“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采取情境教学、任务驱动等方法组织教学。
考核评价:建立过程考评(任务考评)与期末考评(课程考评)相结合的方法,强调过程考评的重要性。过程考评占70%,期末考评占30%。
(2)汽车顾问式销售
本课程共88学时,第3学期开设。
课程目标:
①知识目标:熟悉岗前个人准备、展厅准备、销售资源准备的工作内容;熟悉接待礼仪及顾客接待流程,具备接待顾客的能力;掌握FAB车辆介绍法和六方位绕车介绍法,能够根据客户需求,为客户推荐合适的车型;掌握试乘试驾流程及话术,能够按照规范,引导客户完成试乘试驾工作;熟悉二手车置换业务、消费信贷业务、分期付款、汽车租赁等金融业务推荐技巧及办理流程,能够针对客户实际情况,为客户推荐并办理二手车相关业务;掌握各种不同类型异议处理的方法,能够处理客户异议;掌握成交谈判的技巧,能够引导客户成交,缔结购车合同;掌握保险销售和精品销售的技巧,能够根据客户实际情况,为客户推荐合适的保险和精品;掌握车辆交付办理流程,能够完成交车任务;掌握客户回访流程,能够进行客户回访;掌握投诉处理的技巧,能够进行客户投诉处理;掌握客户关系维系的方法,能够开展常规的客户关系维系工作。
②素质目标: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能够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客户服务意识;具有良好的口语表达、书面表达及人际交流能力;具有组织协调能力和执行计划能力;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能力目标:具有收集、分析、归纳信息和资料的能力;具有正确理解工作任务、自主制定工作计划的能力;具备完成汽车销售顾问工作任务的能力;能根据不同的工作任务,选择合适的工作方法;能通过各种媒体查找资源,具备较强的信息检索能力;能进行自主学习,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具有评估、总结工作结果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自我控制 、自我管理的能力。
主要内容:汽车销售的内容与特点、汽车销售人员应具备的专业素质、售前准备、寻找与开发潜在顾客、销售接待及沟通技巧、顾客需求分析、车辆展示与产品介绍、试乘试驾、顾客异议处理、报价与成交、交车服务、售后维系、销售人员的自我管理。
教学要求:采用“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采取情境教学、任务驱动等方法组织教学。
考核评价:建立过程考评(任务考评)与期末考评(课程考评)相结合的方法,强调过程考评的重要性。过程考评占70%,期末考评占30%。
(3)汽车售后服务
本课程共88学时,第3学期开设。
课程目标:
①知识目标:具备与客户交流沟通的能力,能够向客户咨询车况,能够对来电或来店客户进行接待和分流引导;掌握服务接待标准流程,能够完成日常维护及保养业务的接待与处理工作;掌握估时、估价的技巧,能够完成车辆常见故障维修的业务接待与处理工作;掌握事故车索赔的流程,能够执行事故车维修业务的接待与处理;掌握有效的客户沟通技巧,能够对常见客户异议进行处理;能够开展汽车售后领域营销活动策划和实施;通过学习企业内部监视、管理等知识,能够执行前后台资源的协调和管理工作;掌握客户维系的方法,能够开展有效的客户维系工作;掌握汽车服务企业经营战略制定、实施的方法,能够制定合理的服务部门标准和方针;学习重点客户维系的知识,能够开发和维护重点客户。
②素质目标: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团队协作精神;具有安全、环保和社会责任意识;具有组织协调能力和执行计划能力;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③能力目标:能够自主制定工作计划;具备完成服务接待工作任务的能力;能根据不同的业务类型,选择合适的工作方法;能通过各种媒体查找资源,具备较强的信息检索能力;能进行自主学习,掌握新知识、新技能。
主要内容:服务前台的客户接待与客户分流、服务顾问的维修业务接待及处理、服务经理的营销开展与工作管理、服务总监的售后战略制定与调整等。
教学要求:采用“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采取情境教学、任务驱动等方法组织教学。
考核评价:建立过程考评(任务考评)与期末考评(课程考评)相结合的方法,强调过程考评的重要性。过程考评占70%,期末考评占30%。
(4)汽车保险与理赔
本课程共58学时,第3学期开设。
课程目标:
①知识目标:学会保险的基础知识和汽车保险的涵义及主要内容,能够分析汽车保险市场的现状和作用;在掌握汽车保险产品和业务流程的基础上,能够进行汽车保险合同的签订和办理;能够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交强险、基本险和附加险内容的分析,具备实际保险销售的工作能力;能够结合具体案例进行汽车保险产品的计算;学会理赔工作的程序,能够进行事故车辆的赔偿理算和核赔,有效的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在处理保险客户咨询、异议与投诉等问题中礼仪应用得体,语言准确。
②素质目标:理论知识的实践操作和学以致用的能力;制定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培养独立决策和操作的实施能力;站在多角度,运用多方资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细致、严谨、规范的作风;准确的自我评价能力和接受他人评价的能力;自主学习与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能力目标:树立服务意识、准确意识、规范意识;强化与人沟通并进行客户关系维系的能力;培养学生重视团队能力,培养学生与人协作的团队精神;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挫折的能力;爱岗敬业、遵纪守法的职业道德和细致完备、勤快务实的工作作风;自我管理自我学习的能力;利用多种信息化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地能力。
主要内容:汽车保险的概述、汽车保险合同、汽车保险险种及保费计算、汽车保险投保与承保、汽车保险理赔的流程及内容、查勘与定损、汽车保险赔款理算及结案等。
教学要求:采用“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采取情境教学、任务驱动等方法组织教学。
考核评价:建立过程考评(任务考评)与期末考评(课程考评)相结合的方法,强调过程考评的重要性。过程考评占70%,期末考评占30%。
(5)二手车鉴定与评估
本课程共60学时,第4学期开设。
课程目标:
①知识目标:能够使用资料软件查找二手车参数信息;能够做二手车静态检查;能够做二手车动态检查;能够识别和鉴定二手车手续及证件;能够对二手车价格进行估算和评价;能够编制二手车评估报告;能够协助客户办理各种二手车交易手续。
②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安全、环保和社会责任意识;提高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和执行计划能力;提高学生沟通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③能力目标:能自主学习新技术、新知识;能通过各种媒体资源查找所需信息;能独立制定工作计划并实施;不断积累不同类型客户服务的经验,从个案中寻找共性;不断积累不同类型保险与理赔案例,丰富自己的职业经历。
主要内容:二手车鉴定评估基础、车辆鉴定评估、汽车碰撞损伤评估、二手车交易、二手车交易后续业务办理、现行市价法的运用、重置成本法的运用等。
教学要求:采用“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采取情境教学、任务驱动等方法组织教学。
考核评价:建立过程考评(任务考评)与期末考评(课程考评)相结合的方法,强调过程考评的重要性。过程考评占70%,期末考评占30%。
(6)汽车营销策划
本课程共60学时,第4学期开设。
课程目标:
①知识目标:能够通过互联网、市场调研等各种渠道获取汽车4S店营销策划人员的相关信息,讲述汽车营销策划人员的含义及工作任务;能够介绍汽车营销策划人员的岗位职责,叙述汽车营销策划人员的基本能力;能够叙述汽车营销策划程序及各个步骤的注意要点;能够根据现状,确定汽车营销调研目标;能够按照汽车营销调研计划书的框架,拟定汽车营销调研计划书;能够运用汽车营销调研方法,收集汽车营销调研信息;能够根据调研收集的数据,进行筛选、复核、归纳整理及数据加工;能够利用SWOT分析法进行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的分析;能够根据现有问题,利用鱼骨图分析法来分析问题的原因,并得出解决方法;能够按照汽车营销调研报告的框架,拟定汽车营销调研报告;能够运用汽车营销定位STP策略对汽车产品进行分析;能够根据企业现阶段产品组合示意图,制定汽车产品组合策略方案;能够根据汽车产品各个生命周期的特点,分析汽车企业车型所处生命周期,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能够根据汽车定价目标选择汽车定价策略;能够根据汽车企业的定价环境和价格目标,制定合理的汽车价格;能够根据企业不同时期的营销目标选择汽车销售渠道策略;能够根据汽车品牌情况进行汽车销售渠道的布局和销售模式等的设计;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人员促销、广告促销、销售促进和公共关系策略的方案;能够根据汽车营销策划书结构与内容,编写汽车营销策划书,并在编写过程中运用技巧使方案条理更清晰、直观;能够完成汽车营销活动网络媒体选择及运用;能够完成汽车营销活动总结及效果评价。
②素质目标:具备信息收集、筛选、处理和利用能力;具备制定工作计划、独立决策和实施的能力;具备准确的自我评价能力和接受他人评价的能力;具备创新能力。
③能力目标: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规范意识能力;具备人际交往、沟通、团队协作能力;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挫折的能力;具备综合运用、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
主要内容:汽车营销策划人员的基本要求、汽车营销策划基本内容、汽车营销活动市场调研、车展营销活动定位策划、汽车营销策划书编写、汽车营销策划方案实施与评价等
教学要求:采用“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采取情境教学、任务驱动等方法组织教学。
考核评价:建立过程考评(任务考评)与期末考评(课程考评)相结合的方法,强调过程考评的重要性。过程考评占70%,期末考评占30%。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一)教学进程
本专业教学进程安排如表4所示。
表4 教学进程安排表
学期 |
课堂教学 |
集中实践 |
考试 |
机动(运动会、法定假日) |
小计 |
寒暑假 |
合计 |
备注 |
军训 |
入学/毕业教育 |
综合实训 |
跟岗实习 |
社会实践 |
顶岗实习 |
毕业设计 |
1 |
12.0 |
3 |
1 |
|
|
1 |
|
|
0.5 |
1.5 |
19 |
4 |
23 |
|
2 |
14.0 |
|
|
4 |
|
1 |
|
|
1 |
1.0 |
21 |
7 |
28 |
|
3 |
14.5 |
|
|
4 |
|
1 |
|
|
1 |
1.5 |
22 |
5 |
27 |
|
4 |
15.0 |
|
|
2 |
|
1 |
|
|
1 |
1.0 |
20 |
6 |
26 |
|
5 |
8.0 |
|
|
|
2 |
|
4 |
4 |
1 |
1.0 |
20 |
6 |
26 |
|
6 |
0.0 |
|
|
|
|
|
16 |
1 |
|
1.0 |
18 |
6 |
24 |
|
合计 |
63.5 |
3 |
1 |
10 |
2 |
4 |
20 |
5 |
4.5 |
7.0 |
120 |
34 |
154 |
|
(三)集中实践(综合实训)教学计划
本专业集中实践(综合实训)教学计划安排如表6所示。
表6 集中实践(综合实训)教学计划安排表
序号 |
整周实训项目名称 |
课程代码 |
学分 |
每学期周分配 |
备注 |
1 |
2 |
3 |
4 |
5 |
6 |
1 |
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训练 |
J995121001S |
2 |
3 |
|
|
|
|
|
|
2 |
认识实习 |
D113841030 |
1 |
1 |
|
|
|
|
|
|
3 |
汽车维护与保养实训 |
D113431017S |
1 |
|
1 |
|
|
|
|
|
4 |
商务礼仪实训 |
D113431018S |
1 |
|
1 |
|
|
|
|
|
5 |
汽车性能与商务评价实训 |
D113431019S |
2 |
|
2 |
|
|
|
|
|
6 |
整车销售实训 |
D113431020S |
2 |
|
|
2 |
|
|
|
|
7 |
汽车维修业务接待实训 |
D113431021S |
2 |
|
|
2 |
|
|
|
|
8 |
汽车营销策划实训 |
D113431022S |
2 |
|
|
|
2 |
|
|
|
9 |
跟岗实习* |
D113841029 |
2 |
|
|
|
2 |
|
|
|
10 |
毕业设计* |
D113841028 |
5 |
|
|
|
|
4 |
1 |
|
11 |
顶岗实习 |
K995451001 |
20 |
|
|
|
|
4 |
16 |
|
12 |
社会实践 |
H995451006 |
4 |
1 |
1 |
1 |
1 |
|
|
|
合计 |
44 |
5 |
5 |
5 |
5 |
8 |
17 |
|
(四)教学总学时分配
本专业教学总学时分配如表7所示。
表7 教学总学时分配表
序号 |
课程类别 |
课程门数 |
教学课时数 |
总学时 |
总学分 |
实践教学比例 |
课程类别比例 |
备注 |
理论课 |
实践课 |
1 |
公共基础课程 |
15 |
339 |
473 |
812 |
39.5 |
58.25% |
27.10% |
|
2 |
专业(技能)课程 |
专业基础课程 |
4 |
128 |
44 |
172 |
11 |
25.58% |
59.48% |
|
3 |
专业核心课程 |
6 |
286 |
124 |
410 |
26.5 |
30.24% |
4 |
专业拓展课程 |
6 |
0 |
192 |
192 |
20 |
100.00% |
5 |
集中实践课程 |
11 |
88 |
920 |
1008 |
42 |
91.27% |
6 |
选修课程 |
公共选修课程 |
16 |
178 |
78 |
256 |
16 |
30.47% |
13.42% |
|
7 |
专业(群)选修课程 |
5 |
72 |
74 |
146 |
10 |
50.68% |
合计 |
63 |
1091 |
1905 |
2996 |
165 |
63.58% |
|
|
说明: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以整周为单位进行安排(一周折算24课时)
八、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1.队伍结构
学生数与本专业专任教师数比例是15:1,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教师比是75%,专任教师队伍考虑职称、年龄,形成合理的梯队结构。
2.专任教师
具有高校教师资格和本专业领域有关证书;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具有汽车服务工程、市场营销等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扎实的本专业相关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能够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每5年累计不少于6个月的企业实践经历。
3.专业带头人
本专业带头人应具有讲师以上职称,能够较好地把握国内外行业、专业发展,能广泛联系行业企业,了解行业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实际,教学设计、专业研究能力强,组织开展教科研工作能力强,在本区域本领域具有一定的专业影响。
4.兼职教师
主要从相关行业企业聘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具备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具有中级及以上相关专业职称,能承担专业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指导和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指导等教学任务。
(二)教学设施
主要包括能够满足正常的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所需的专业教室、实训室和实训基地。
1.专业教室基本条件
一般配备黑(白)板、多媒体计算机、投影设备、音响设备,互联网接入或WiFi环境,并具有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安装应急照明装置并保持良好状态,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逃生通道畅通无阻。
2.校内实训基本要求
(1)整车销售实训室
配备投影设备、白板,覆盖网络,支持手机接入网络课程及资源库;主流车型实车2-3台、谈判桌椅一套、资料架、车型资料、保险资料、按揭资料、主流车型车模陈列柜等;支持用于汽车顾问式销售课程及汽车营销技能综合实训室。
(2)汽车保险理赔实训室
汽车保险理赔技能实训室应配备投影设备、白板,上课学生每人1台计算机,覆盖网络,安装汽车保险理赔模拟操作软件;保险公司投保单每人1份、事故车教学台架、查勘用相机每2人1台、测量用卷尺每2人1把、查勘定损用相关单据(查勘单、定损单等)每2人1套等;支持用于汽车保险的投保与承保、保险理赔查勘定损等实训。
(3)二手车鉴定评估实训室
二手车鉴定评估技能实训室应配备投影设备、白板、计算机(上课学生每人1台)、二手车鉴定评估软件、事故车教学台架(每8~10人1台)、车身电子测量仪(每8~ 10人1台)、漆膜鉴别教学板(每2~4人1套)、漆膜测量仪(每4人1台)、工业内窥镜(每8 ~10人1台)、手电筒(每人1支)、照相机(每4人1台)、计算器(每人1个)、钢制直尺(每人1把)、车辆证件(一套);支持二手车证件识伪、漆膜鉴定、事故车鉴定、评估报告撰写等实训。
3.校外实训基地基本要求
具有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能够提供开展汽车销售、配件销售与管理、汽车保险产品销售、查勘定损、二手车鉴定评估等实训活动,实训设施齐备,实训岗位、实训指导教师确定,实训管理及实施规章制度齐全。
4.学生实习基地基本要求
具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能提供汽车销售、配件销售与管理、汽车保险产品销售、查勘定损、二手车鉴定评估等相关实习岗位,能涵盖当前相关专业(产业)发展的主流业务(主流技术),可接纳一定规模的学生实习;能够配备相应数量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进行指导和管理;有保证实习生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的规章制度,有安全、保险保障。
5.信息化教学方面的基本要求
具有本专业可利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文献资料、常见问题解答等信息化条件;鼓励教师开发并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教学平台,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利用信息化教学条件自主学习,提升教学效果。
(三)教学资源
主要包括能够满足学生专业学习、教师专业教学研究和教学实施需要的教材、图书及数字资源等。
1.教材选用基本要求
按照国家规定选用优质教材,禁止不合格的教材进入课堂。建立由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和教研人员等参与的教材选用机构,完善教材选用制度,经过规范程序择优选用教材。
2.图书文献配备基本要求
图书文献配备能满足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科研等工作的需要,方便师生查询、借阅。专业类图书文献包括:汽车及相关行业的政策法规、行业标准、技术规范等;汽车技术、汽车营销与服务相关专业类图书和实务案例类图书;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学术期刊等。
3.数字资源配备基本要求
建设、配备与本专业有关的音视频素材、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案例库、虚拟仿真软件、数字教材等专业教学资源库,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使用便捷、动态更新、满足教学。
(四)教学方法
教师依据专业培养目标、课程教学要求、学生能力与教学资源,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以达成预期教学目标。倡导因材施教、因需施教,鼓励创新教学方法和策略,总结推广现代学徒制试点经验,普及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教学方式,广泛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推广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理实一体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坚持学中做、做中学。
(五)教学评价
对学生的学业考核评价内容兼顾认知、技能、情感等方面,体现评价标准、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过程的多元化,如观察、口试、笔试、顶岗操作、职业技能大赛、职业资格鉴定等评价、评定方式。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改革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方法。
(六)质量管理
建立健全院(系)两级的质量保障体系。以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运用系统方法,依靠必要的组织结构,统筹考虑影响教学质量的各主要因素,结合教学诊断与改进、质量年报等职业院校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工作,统筹管理学校各部门、各环节的教学质量管理活动,形成任务、职责、权限明确,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质量管理有机整体。
九、毕业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符合学院“铸魂工程”综合素质培养要求,个人操行评定合格,至少修满157个学分(其中包括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4学分,入学教育1学分,安全教育1学分,毕业设计5学分,毕业教育1学分等),且至少需要获得相关专业的一个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完成规定课程学习并考核合格,达到专业技能标准、毕业设计标准水平,总学分达到毕业要求者方可毕业。
十、专业特色
本专业结合汽车行业新技术与市场需求,并与一汽马自达紧密合作,利用FMCE实训基地,开启汽车营销与服务教学的实践业务,从情景教学向实践教学转化,达到“入学即入厂,毕业即就业”的目的。教学内容注重先进性与实用性,在校内建有汽车营销专业机房、汽车营销理实一体化教室等,在校外与本地4S店紧密联系,优秀学生还可参加湖南省职业技能竞赛,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本专业旨在培养面向零售业、保险业的销售人员、服务人员等职业群,能够从事汽车销售顾问、配件销售与管理、汽车保险产品销售、查勘定损、二手车鉴定评估等工作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十一、人才培养方案编制的有关说明
(一)编制依据
1.《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办发﹝2017﹞46)。
3.《教育部关于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
4.《关于组织做好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9〕61号)。
5.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的通知教社科〔2018〕2号。
6.《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教职成〔2019〕6号)。
7.教育部最新公布的首批347项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
8.教育部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院军事课教学大纲>的通知教体艺〔2019〕1号。
(二)学分制
实行学分制。学生可提前或推迟毕业,但学生在校修业年限不得少于2年,不超过5年。
(三)动态调整机制
本方案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年度诊改结论,适时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适应市场对人才质量的需要。
十二、附录
1.**职业技术学院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书
2.**职业技术学院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审批表
益阳职业技术学院
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书
论证专家(专业建设委员会成员) |
序号 |
姓名 |
职称/职务 |
工作单位 |
签名 |
1 |
王惠刚 |
FMCE校企合作负责人 |
一汽马自达 |
|
2 |
范迪 |
总经理 |
一汽马自达长沙博程4S店 |
|
3 |
张雪文 |
教务处处长 |
益阳职业技术学院 |
|
4 |
晏端秀 |
副高 |
益阳职业技术学院 |
|
5 |
龙洁 |
副高 |
益阳职业技术学院 |
|
6 |
彭应征 |
讲师 |
益阳职业技术学院 |
|
7 |
何学迎 |
讲师 |
益阳职业技术学院 |
|
8 |
徐奕 |
教研室主任 |
益阳职业技术学院 |
|
9 |
卜素婷 |
|
益阳职业技术学院 |
|
论证意见 |
1.培养目标明确。将能力培养分为两个层次:职业综合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职业综合能力包括思想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职业素质、信息处理能力、沟通交际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学习提升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等。专业技术能力包括专业应用能力、专业业务能力、专业沟通能力、职业能力提升、团队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专业能力定位准确,目标明确,符合行业、企业、社会人才需求。 2.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依照专业对接产业、人才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原则,优化调整由企业、行业和学校多方教育专家参与的专业建设委员会。通过市场调研、岗位能力分析,确定学生应具备善营销、精服务、能实战、会管理的专业能力。依托一汽马自达FMCE项目,开启汽车营销与服务教学的实践业务,达到“入学即入厂,毕业即就业”的目的。 3.课程体系完整、清晰。通过校内外专家共同对汽车销售与售后岗位能力分析、改革目前主要以学科知识为主线的课程结构,结合现行规范、行业标准及能力模块实施课程整合,同时将保险理赔员、二手车评估师等岗位职业资格能力融入课程中。新型的课程体系将突出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职业综合能力培养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思想,既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又注重学生职业道德、综合素养、创新创业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 论证专家组组长签字: 年 月 日 |
注:各系组织专业建设委员会评审,由论证专家签署意见;此表扫描后与人才培养方案一并装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