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职业技术学院
2008年教学改革方案(讨论稿)
根据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精神和周济部长2008年新年讲话精神,结合学院人才培养现状和即将开展的专业评估,我院必须立即全面启动教学改革,打造品牌专业,进一步树立培养人才特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巩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成果。现就我院开展新一轮教学改革提出如下建议:
一、改革目标
通过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促进学院品牌专业的建设工作,迅速形成学院的人才培养特色,提高学院办学的知名度,走名牌专业立校、特色立校之路。
二、项目要求
1、每一个系必须明确建设一个品牌专业,品牌专业必须开展一项以上重大的教改项目。
2、每一个专业教研室至少开展一项以上教改项目。
3、每一名教师至少参与一项以上教改项目并承担实质性的任务。
4、教学改革的基层单位为教研室。
5、教改的项目及计划必须于3月底前上报。
三、管理要求
1、未按要求参与教改项目的系部、教研室,系部、教研室负责人年度目标考核中教改一项不计分。
2、不认真参与教改项目的教师年度教学工作考核中教研教改一项不计分。
3、填写《教学改革项目申请表》(见附件)交教务处初审后,提交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审查、立项。
4、教改项目每年申请一次。
5、学院设立教学改革专项经费,根据具体项目大小给予一定的项目经费,根据项目进程分期下达,原则上一般教改项目1000~2000元,重大教改项目5000~10000元。
6、凡是立项项目,先拨给首期启动经费,其余经费将视其进展情况和实际需要予以追加拨款。项目经费使用必须符合财务管理制度,专款专用,项目负责人签字,教务处审核,主管院长审批。项目经费一般用于资料费、项目调查费、小型学术活动差旅费、评审费、出版费、印刷费、申报奖励费等。
7、学院将不定期对教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督查。
8、教改项目归口管理部门为学院教务处。
四、参考项目
1、创办企业班(订单式培养)
与国内大中型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共同制订专业计划,共同培养企业所需技能型人才,并安排半数以上本班毕业生就业。
2、校外实训基地合作模式创新与实践
就近联系校外企业(益阳、长沙为主)作为稳定的实训基地,开展师资互通,学生教学实习、顶岗实习,开展把课堂搬到车间的尝试,并在毕业生就业方面开展合作。
3、专业项目化改革(专业课程体系模块化改革)
以职业岗位为导向,全面融合本专业知识与技能,开发本专业及相近专业的基本知识模块与技能模块,编制专业知识与技能项目手册,以学分制为基础,供学生必修、选修,同时对考核体系作相应调整。
4、课程项目化改革(课程模块化改革)
就具体的某单一课程或综合课程开发基础知识模块或实训技能模块,以模块为单元对课程考核方式作出相应调整。
5、学生质量评价体系改革(可按专业、学制、学历层次为单元)
考试考核是度量教学效果的标尺。建立以能力考核为主﹑常规测试与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核制度,重点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试内容中加大理解性﹑应用性考题的比例;考题类型以分析应用性﹑方案设计性为主,重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改革传统考试方法,实现教学全过程与考试结果相结合﹑开卷与闭卷相结合﹑口试与笔试相结合﹑理论测试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校内技能考核与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相结合。
6、实训场所开放式改革
提高校内实训设备设施的利用率。构建与兄弟学校实训、企业生产、企业培训、农民工培训的合作;构建课余面向在校学生的全开放式管理运行模式。
7、“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试点
在08级学生中试点第一学年基础知识学习,第二学年专业技能学习,第三学年顶岗实习的“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
8、工学交替、半工半读试点
创新08级新生专业教学计划,试点前校后厂工学多次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或白天上班,晚上上课等半工半读模式。
9、任务导向法课堂教学改革(全课程)
10、现场教学法试点
11、第二课堂改革试点(技能兴趣小组、技能竞赛小组)
12、“四个一”工程试点
即每位教师每年公开发表一篇专业论文或开发一本校本教材;上一堂公开课或讲座;担任一个班的班主任或从事一项课题研究工作;每名教师联系一个企业或者每年进行一次专业调查或社会调查或者安置一名毕业生。
教务处
2008年3月6日
|